管理資源網
謝一峰 老師
  • 關注者:人  收藏數:
  •  所在地區(qū): 湖南 長沙
  •  主打行業(yè): 不限行業(yè)
  •  擅長領域:文化/國學/歷史
  •  企業(yè)培訓請聯系董老師
  •  聯系手機:
謝一峰老師培訓聯系微信

謝一峰老師培訓聯系微信

謝一峰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謝一峰

謝一峰老師簡介

謝一峰    


湖南大學/副教授


2006-2010年就讀于四川大學(985雙一流)歷史學基地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2010-2012年就讀于浙江大學(985雙一流)人文學院歷史系中國史專業(yè),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高校職稱:現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系主任。

從業(yè)經歷:2012-2017年,就讀于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專業(yè)方向為亞洲宗教、藝術與歷史,師從葛兆光教授;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曾作為中國大陸當年唯一一位獲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Visiting Fellow)的博士研究生,在哈佛燕京學社和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進行了三個學期的訪問研究;2017年6月入職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現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資助,作為訪問學者于2019年9月應哈佛大學建筑與藝術史系洛克菲勒講席教授汪悅進(Eugene Wang)先生邀請,在該系哈佛中國藝術實驗室(Harvard Chinese Art Media Lab)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和研究,于2020年8月回國。2021年起,任哈佛中國藝術實驗室客座訪問研究員,聘期兩年。

個人特色: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項目一項、古委會項目一項,已在Religions,《文史哲》《文史》《史林》《讀書》等大陸、港臺和國際重要學術刊物發(fā)表中、英論文、書評三十余篇,出版譯作書籍一部(合譯),并先后赴日本京都大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阿育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等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發(fā)表學術演講。2015年至今,已先后在《文史哲》《史林》《讀書》《宋史研究論叢》《唐史論叢》《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等CSSCI期刊和集刊上發(fā)表三十余篇論文,其中四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并在臺灣和香港的重要刊物(如《漢學研究》《二十一世紀》《道教研究學報》等)上發(fā)表論文和長篇書評四篇。

在英文著譯方面,曾在Religions(A&HCI,校定A2),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國歷史學前沿)發(fā)表長篇學術另論文和學術書評各一篇,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Camlab)客座訪問研究員,湖南省歷史學會理事,中國宋史研究會會員,中國唐史學會會員;曾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美國芝加哥、德國漢堡大學、印度阿育王大學、美國康戈迪亞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研修班,在線參加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重要學術研究機構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并應亞利桑那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吳疆教授的邀請,前往該校進行了題為“爭衡圣域:中國中古時期洛陽、杭州佛教、道教和儒家的空間交織和互動”(The competitions in sacred space: the spatial interweaving and interaction among Buddhism, Daoism and Confucianism in Luoyang and Hangzhou in Medieval China)的主題講座,應哈佛大學汪悅進教授邀請,在線上進行題為“靈太后的浮圖——佛教與北魏后期洛陽都市景觀的嬗變》的主題講座,并策劃主持“北魏洛陽研究的多維光譜”線上國際工作坊(哈佛藝術實驗室主辦)。日前,又獲得(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項目“中國古代都城的政治表達、文化空間與多維呈現”,邀請哈佛大學建筑與藝術史系洛克菲勒講座教授汪悅進(Eugene Wang)、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系夏南悉(Nancy Steinhardt)教授和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系吳疆(Jiang Wu)教授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進行公開講座和密集課程,努力提升湖南大學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化水平,促進其在新文科領域同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等世界頂尖和一流高校的合作研究??傊邆浣M織全英文討論、全英文發(fā)表研究成果和開展各種形式之國際學術交流的豐富經驗和能力。


部分課程  

1:中國的思想文化與審美藝術(共分為8講,每講1.5小時)
《中國思想文化導論》
錄制《史記解讀》
《儒家文化與禮儀秩序》
《道家文化與道教藝術》
《佛教與中國文化》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
《中國古代宗教藝術》
《心印——中國古代繪畫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命運與當代復興》

系列課程2:古代中國的世界認識(共分為8講,每講2小時)
《秩序化的宇宙——先秦時代世界認識形成與突破》
《從“式”盤到TLV鏡——先秦秦漢時代宇宙圖式的物像化》
《從馬王堆的饋贈到絲綢之路的開拓——漢代的地圖繪制與地理認知》
《華夷秩序的史學構建——從司馬遷的《史記》談起》
《從一元走向多元的世界認識(之一)——傳國璽的政治象征意義》
《從一元走向多元的世界認識(之二)——佛道世界觀的挑戰(zhàn)》
《萬邦來朝——中國古代朝貢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坤輿萬國——利瑪竇世界地圖與西方地理學知識對中國古代世界認識的影響》

系列課程3:“一帶一路”與古代東方文明(共分為8講,每講2小時)
《古代波斯帝國及其與東亞文明的交互》
《古印度文明與佛教》
《犍陀羅文明及其對古代中華文明的影響》
《古代粟特文明及其在華活動和影響》
《古代草原文明》
《朝鮮半島古代文明》
《日本文明》
《古代東南亞文明》

系列課程4: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共分為4講,每講1.5小時)
《絲路前史與絲路的早期開拓》
《中國的敦煌與世界的敦煌學》
《大唐玄奘和他的同道們:絲路上的西行求法僧》
《大唐時代的胡風與漢韻》

系列課程5:中國中古思想史五講(共分為5講,每講1.5小時)
《玄意幽遠:魏晉玄學的智慧》
《佛法西來:佛教在中國的初傳》
《道法興衰:道教的興起與轉變》
《唯識華嚴:佛教的哲理與思辨》
《禪學旨歸:佛教的中國化》

其他課程:
《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馬王堆的饋贈與漢代的地理認知》
《秩序化的宇宙:先秦經典中的世界認識》
《中國古代的朝貢體系與天下秩序》
《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
《<資治通鑒>導讀》               《文明與歷史》                 《世界歷史》    

COPYRIGT @ 2001-2025 HTTP://www.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