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領導品牌如何打好防御戰(zhàn)――商務通的防守反擊策略分析

 作者:陳宇    278

  要想擊敗對手,只把目標瞄準顧客是不夠的。因為競爭對手時刻在盯著你,以圖侵占你的市場領地,所以還要防止對手的攻擊。當商務通以10多個億的銷售額穩(wěn)居國內PDA市場第一品牌的寶座時,恒基偉業(yè)的老總張征宇分明感到“風雨欲來”,因為市場上有另一只眼睛――名人在盯著他,他不得不警覺起來。

  在1998年前,恒基偉業(yè)只是名人的一家代理公司。這之后,羽毛漸豐的張征宇決定打造自己的PDA。1998年12月18日,恒基偉業(yè)宣布其自行研發(fā)的PDA產品“商務通”全面上市。商務通以其出色的策劃和市場推廣而一舉成名:1998銷售達50萬臺,1999年達100萬臺,占領了中國的60%的市場,而且只用一年多的時間。

  這一點,名人多少有點不甘心:自1992年登場以來,就一直在國內市場上是一枝獨秀,壓根兒沒把恒基偉業(yè)放在眼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名人終于向“徒弟”出手了。

  商務通并非等閉之輩,處處顯示出一個市場領導者的非凡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來保衛(wèi)它的市場領地,抗擊名人的挑戰(zhàn)。

反擊防御:商務通A計劃迎頭痛擊

  作為市場領導品牌,面對挑戰(zhàn)者咄咄逼人的攻勢,在最初可能是市場份額急劇下降。這時候最能顯示出市場領導者的能力,有人會在進攻面前手忙腳亂而不知所措,聰明者則在對手的張牙舞爪中瞅準它的“死穴”,然后是以四兩拔千斤之力,擊退敵人的攻擊。

  市場挑戰(zhàn)者往往以“價格”挑起戰(zhàn)火。名人在第一輪的進攻中,就揮動“價格的屠刀”。2000年8月27日,名人老板佘德發(fā)遠赴北京,在京城媒體中投放了一枚“重磅炸彈”:把跟商務通相同檔次、功能相似的機型價格降到商務通的1/3。

  名人的降價行動,也是PDA領域的首次降價,正好擊中了消費者關注價格的心理,顯然取得了不錯的業(yè)績。名人原以為降價初期就會引發(fā)PDA市場的惡戰(zhàn),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沒有其它品牌跟進。

  事實上,名人的降價策略十分有效,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其市場占有率飆升一倍。佘德發(fā)更是樂不可支:我們要給同行樹立起高高的價格壁壘,用相當低的價格清洗一批不具實力的廠商,同時給后來者進入增加難度,確保名人在掌上電腦行業(yè)的龍頭地位。

  明眼人一看就知,名人是沖著商務通而殺出的。也就是在名人降價后的一段時間,商務通的市場份額下降了十多個百分點,然而在這時候商務通還沒有動靜,足以讓名人更加狂妄。

  盡管商務通感到了挑戰(zhàn)者帶來了競爭的壓力,但在名人降價后并沒有立即作出反應,商務通并不是在打盹,而是在精心籌劃?!?/p>

  在許多種情況下,經受一點波浪的打擊也是值得的,因為在這過程中,可以看清挑戰(zhàn)者的真面目。雖然作壁上觀有時很危險,但有充分的理由說明比急急忙忙的反擊更可靠。

  在沉默50多天后,商務通審時度勢,終于打響了反擊戰(zhàn)。2000年10月19日,恒基偉業(yè)二號人物孫陶然在中國大飯店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其“A計劃”:大幅降低商務通主流產品價格,暢銷機型降幅超過35%。

  同時,張征宇放出話來:“用價格戰(zhàn)清理門戶!”規(guī)模效應使商務通有足夠的理由降價以普及掌上電腦,因為商務通已賣出了120萬臺。巨大的銷售基數使單臺分攤的銷售成本、運營成本、研發(fā)成本以及廣告成本呈下降趨勢;更重要的是大規(guī)模的采購使原材料采購成本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

  其實在這場大戰(zhàn)前,商務通默默地在鄭州、石家莊等少數幾個城市進行靜態(tài)銷售試點,不作任何形式的廣告,只柜臺前以消息的方式告知顧客。結果證明,商務通的新價格使得其它品牌的銷售幾乎為零。

  正是在這樣精心策劃下,商務通一出手,就使得名人點燃的導火索已經失去導火索的引爆作用。

  因為名人在挑起戰(zhàn)火后,似乎再沒有什么好的招術了。商務通則加強了反擊的火力,以其嫻熟的市場推廣技巧和強勁的宣傳廣告攻勢,一時間讓“A計劃”蓋過了市場挑戰(zhàn)者的各種聲音,商務通銷量開始持續(xù)走強。

  市場上的反映也證明了商務通的反擊效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僅北京的市場份額就從60%猛升到90%。

  為期90天的“A計劃”結束后,商務通盤點戰(zhàn)果后發(fā)現:各地主要商場的商務通的銷量占了80%,全國的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

  在這場價格戰(zhàn)后,終結了PDA的暴利,而進入了微利時代。許多廠家不堪壓力而倒下,其中最有名的算是海信,它已著手清理倉庫并不再生產PDA。

  “商務通A計劃”秋風掃落葉般地席卷了掌上電腦市場。其實商務通的反擊防御策略的成功實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商務通自身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和美譽度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它在這場競爭的大浪中“勝似閉庭信步”。雖然名人在價格戰(zhàn)中樹立起了自己的聲望,但商務通依然保持著王者的霸氣,在PDA市場的領導地位仍無人能撼動。



|!---page split---| 

先發(fā)防御:“個性風暴”席卷全國

  軍事上有一條原則:進攻是最好的防御。在商戰(zhàn)上,這一點也十分適用。想要對手不進攻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獲得更多的利潤是每家企業(yè)都要面臨的頭等大事。

  先發(fā)制人的防御策略是一種積極的防御形式,在市場挑戰(zhàn)者發(fā)動進攻之前,主動地對敵人進行攻擊。強者發(fā)動的進攻往往比弱者的進攻更具有殺傷力和震憾性。

  當對手在關注商務通的時候,它更多的是在關注消費者。從用戶需求看,掌上電腦市場需求已漸漸地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基礎信息需求,中國相當數量的用戶主要用此類設備來滿足自己電話、記事等常用基礎信息的管理;二是專業(yè)信息需求,在滿足基礎信息管理的基礎上,某些用戶需要產品具有強大計算能力以及多媒體應用、網絡等功能;三是移動信息需求,結合尋呼、通信、無線上網等功能的產品正受到人們關注。不愧為是行業(yè)老大,商務通對消費者市場是了如指掌。市場的需求已經開始發(fā)散,個性化不僅是一個企業(yè)的概念,更是消費者關注的熱點。

  “用戶需求”――這才是企業(yè)競爭的根本,也是針對競爭對手的致命的攻擊。就因為這一點,所以商務通搶在挑戰(zhàn)者發(fā)動進攻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張征宇曾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中國人都使用上自己喜歡的掌上電腦”,并宣稱要“打造最適合中國人使用的商務通”。

  高手過招,往往是又準又狠。在去年4月16日,商務通啟動了新一輪的市場營銷戰(zhàn)略計劃,提出了掌上電腦個性化時代已經到來的概念,宣稱在個性消費時代,商務通在這三大產品線上都有不同檔次的產品推出,從而在業(yè)內掀起了一股“個性風暴”。

  作為市場領導者,商務通掀起的“個性風暴”并沒有指明是針對名人的,因為這樣會給人造成以大欺小之嫌。但名人也感到了市場領導者的威力,仍只是沉默在“價格戰(zhàn)”中,好象是還沒有完全清醒過來。

  在商務通推出“個性風暴”時,為使這一概念能迅速地傳播并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同,開展了規(guī)模龐大的造勢活動。

  從2001年5月開始,張征宇親自掛帥,率領一班人馬展開了主題為“個性風暴”的全國性的巡展活動,這次活動引來了商務通的眾多國際國內知名的合作伙伴:微軟、西門子、英特爾、雅虎中國、網易等的參與。從北京開始,逐步從上海、廣州、天津、沈陽、太原、西安、南京、昆明、成都等地輪番轟炸。巡展的規(guī)模和氣勢在當時都是對手無法模擬和復制的,不僅租用了當地最豪華的酒店,還請來國內最著名的模特演出單位——新絲路模特公司為其巡展助陣,同時展開大規(guī)模的公關宣傳活動。一時間,商務通“個性風暴”的聲音頻頻出現在全國各大媒體上。

  這一切都像一場蓄謀已久的戰(zhàn)爭一樣氣勢洶洶、銳不可擋。此舉一方面意在向外界證明:商務通不但能引導消費潮流,而且還能引領行業(yè)方向;一方面意在通過媒體對其新戰(zhàn)略的傳播,塑造市場領導者的形象。

  更有意思的是,商務通幾乎是將戰(zhàn)車開到了名人的家門口――廣州。2001年6月8日,“個性風暴”大型巡展活動強勁登陸,此次展示的系列產品包括了商務通MBA系列、商務通連筆王以及備受業(yè)界注目的商務通奔揚2168和新近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的商務通閃念8822。商務通展現了五彩繽紛的掌上世界,掀起的“個性化”浪潮已是驚濤拍岸,席卷了市場上的殘云。

  從實際的市場反映來看,自從商務通新產品面世以來,已經開始再次出現大規(guī)模的市場熱銷現象,新產品甚至在一些地區(qū)出現脫銷的情況。

  商務通明顯地帶有進攻的色彩,至少在名人心理會產生巨大的震懾作用。就在同一天,名人慌忙迎戰(zhàn),也在廣州召開了名為 “普及風暴”的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名人旗下的三款主流機型大幅降價。名人的這次行動,仍只是在產品價格上做文章:降價、降價、再降價。除此這外,就沒有什么新鮮的內容了,在競爭策略上已是圖窮匕首見。 

|!---page split---| 

側翼防御:修煉內功,強壯軟肋

  市場領導品牌也有自己的弱點,這些弱點往往成為挑戰(zhàn)者主要攻擊的目標,使得他們不得不對自己的弱點進行“側翼防御”。商務通的先天不足在于技術方面,而名人早在1992年就率先進入PDA領域,并于1994年首創(chuàng)了世界上第一臺中文手寫PDA,老板佘德發(fā)就是個技術狂。

  商務通在市場運作上是長袖善舞,而研發(fā)力量一直是對手指責的“弱項”。這一點張征宇自己也心知肚明。而技術就象是一個人的內功,是決定能否成為高手的關鍵因素。

  名人就發(fā)動了側面進攻,正好擊中了這一點,在商務通的“軟肋”上下猛料,以圖一槍封喉。去年2月6日,名人推出體積超小、技術先進的新一代掌上電腦“智能王”,點燃了技術戰(zhàn)的烽火,并開始推行“技術領跑”戰(zhàn)略行動。

  敵方已出手,必須進行還擊,不是搞兩敗俱傷的惡意降價,而是在產品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上勝過對手。畢竟是市場領導者,商務通在分析自己的弱點后,并積極在“技術”方面進行側翼防御。

  張征宇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p>

  在攻防意圖上,商務通則不斷調整策略,強化自己的研發(fā)隊伍,并從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挖出了周力負責技術研發(fā),其用意是利用周力在開發(fā)WIN-CE系統(tǒng)方面的技術背景使商務通在高端市場有所作為。

  當商務通正在技術方面進行暗暗發(fā)力時,另一彪人馬殺奔過來,在國內的PDA市場上突然出現了一些巨頭身影:Palm、康柏、惠普、索尼、卡西歐、聯想、長城等。頓時,PDA市場更加復雜化了。這些打著“高端掌上電腦”大旗的商家,不愿把自己與商務通、名人“相提并論”。因為在他們眼里,那些東西就是純粹的PDA,簡單點兒說就是記事本。這一點,從長城掌上電腦面世時宣稱的“掌上電腦要打假”表現得再明顯不過。

  也就是在業(yè)內發(fā)出一片“商務通也能做高端”的唏噓聲時,2001年8月商務通一口氣推出三款新產品:浩揚8968、先捷8823和聰捷8812。

  尤其是先捷8823無論外觀、技術還是價格定位都直接面對名人的“智能王”,這款產品不僅外觀時尚小巧,還獲得電子工業(yè)部的工藝設計金獎,而名人“智能王”卻只獲得優(yōu)秀獎。在技術上,先捷8823的精顯視屏和單手操作,一鍵到底的方便操作都使這款產品倍受好評。商務通的成功確切地說是“市場導向、自主研發(fā)”的勝利。

  “師夷長技以制夷”。自去年以來,商務通加強了與與國際一流廠商的合作:與西門子合作開發(fā)PDA手機;與Intel合作,讓奔揚2168運行在全球最好的芯片上等;獲得微軟授權,可以在WinCE3.0內核的基礎上開發(fā)適合其高端掌上電腦的操作系統(tǒng)。

  張征宇自信地宣稱:“我們的最終目標并不只是開發(fā)高端市場,未來的重點策略是實現向無線領域的轉移?!?/p>

  去年年底,商務通推出了一款全新概念的產品“短信王”8836,這款產品結合了通信技術,通過紅外技術與手機對接可以發(fā)短信息。與手機發(fā)短信息相比,通過短信王發(fā)短信息具有輸入快,可以群發(fā)。這一產品在技術上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使掌上電腦真正具有了“無線”傳輸信息的功能,也為商務通贏得了更多的聲譽,扭轉了人們普遍認為商務通“對技術外行”的看法。

  商務通就是通過技術的革命來改變自己的“技不如人”的形象,在這個橫跨掌上電腦與無線通訊的熱門領域,建立一些側翼和前哨陣地作為防御的犄角,站在市場競爭的制高點,以進一步將短信息服務——這塊巨大的市場和利潤“餡餅”——納入自己的射程范圍。

  名人不但在戰(zhàn)術上只會運用“價格戰(zhàn)”,在產品開發(fā)上,也是不緊不慢,除了“智能王”外,就是“智能王+”。去年,商務通共有20款新機型上市,比自稱“技術名人”的名人的17款要多。

  在今年4月1號起,商務通的最新廣告已經在北京各大電視臺展開輪番轟炸,為即將推出的一款具備手機功能的商務通產品助陣。張征宇是同行中首先發(fā)現手持無線信息終端(手機與掌上電腦合二為一的產品)市場潛力的,并如愿成為惟一拿到了“手持無線信息終端經營牌照”的國內廠商。“面對競爭對手的貼身肉搏戰(zhàn),如果不盡早尋求創(chuàng)新,只有死路一條?!边@是張征宇在經歷掌上電腦市場肉搏戰(zhàn)之后的切身體會,

  經過向番比試,名人雖然搶占了部分市場,盡管在某些區(qū)域市場或是某個時段,名人甚至搶得先機(這也是名人自我吹噓超過商務通的“證據”),但在市場占有率、品牌形象等方面還是無法同商務通相比。在PDA市場上,商務通仍占霸主地位,市場占有率為45%,而緊隨其后的名人僅占有23%的市場份額。

  雖然名人通過價格戰(zhàn)占領了不少商務通的市場,但是名人的利潤卻是近年來最低的一年。最近消息,曾在一線指揮名人千軍萬馬作戰(zhàn)的趙強也因為“合同期滿”而離開公司。今年的PDA大戰(zhàn)又少了一位戰(zhàn)將。

|!---page split---| 評論:

  進攻自己――別呆在“老大”的寶座上打盹

  市場不是孤立的島嶼,有市場就會有競爭。在競爭中就會產生出誰是市場的領導者,誰是挑戰(zhàn)者或是追隨者。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百事可樂,可口可樂會有今天的輝煌。就是因為有了象百事這樣的對手,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近身肉搏,可口可樂才成為軟飲料市場上的巨無霸,成為市場的第一品牌。

  更讓人驚嘆的是,在這漫長的競爭中,可口可樂一直就是市場的領導者。這一點,對于汽車行業(yè),就是另一番景象。福特在最初的幾十年里,是老大。但后來通用來了,競爭的格局就明顯地發(fā)生了變化。福特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可謂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它生產的T型車,風靡一時,把美國安裝在四個輪子上。福特自認為T型車可以獨霸天下,即使通用汽車開發(fā)出品種更多的汽車,也不能和它相比。也就是因為沉醉在既得的利益,固步自封,沒有發(fā)現時代在悄悄地起了變化,消費者的需求在改變。通用卻看得更準,向市場上推出當時的“摩登”汽車。一下就將福特從老大的寶座上掀翻在地,至今還沒能翻過身來。

  為什么福特輸了?可口可樂卻能“永葆青春”?

  因為福特變得懶了,躺在老大的位子上睡著了??煽诳蓸凡坏珪r刻關注對手的攻擊,加強防御,自己還在不斷地攻擊自己――瞄準消費需求,創(chuàng)新市場。

  在軟飲料市場上,可口可樂與百事經久一衰的戰(zhàn)事,是狼煙四起的商業(yè)社會的一個縮影。在百事的炮轟下,1985年的可口可樂,也是它的99周年誕辰,推了新配方可樂。“古典”可樂繼續(xù)占領原先的市場,新可樂又贏得了新的市場。在“雙”可樂的夾攻下,百事可樂攻勢被――化解?!?/p>

  不僅如此,可口可樂在對手的強大攻擊下,還加強了市場的細分,推出運動飲料佳得樂、保銳得??煽诳蓸返南劝l(fā)制人的防御措施,使得百事可樂疲于應付。

  除此之外,可口可樂為守住自己的領地,并不斷地擴大戰(zhàn)果,采取了一種獨特的銷售策略,首次在飲料行業(yè)推出特許經營制度,使全世界人都能喝上可口可樂。這就是創(chuàng)新。

  在密切地注視敵方的行動時,進攻自己一一不斷創(chuàng)新,是市場領導者最好的防御策略。正因為這樣,可口可樂當然就有資格拖著百事進行打擊了。

  作為市場領導者,無論是經驗,還是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都有足夠的實力和理由進行創(chuàng)新,因為市場一直就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這就會使領導者暴露出自己的弱點:市場變化多端,需求復雜,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市場競爭而發(fā)生變化的因素。因為企業(yè)的資源有限,敵人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并進攻的火力集中于一點。

  不創(chuàng)新,怎么行?

  瑞士素來就有“鐘表王國”之美稱,在世界稱雄有200多年的歷史。可是到了1979年,日本人稱:日本鐘表的產量已超過瑞士!后來居上的日本讓瑞士丟盡了臉。究竟瑞士鐘表在哪里出了什么毛???

本來,電子表是瑞士人最早發(fā)明的。但是由于自以為有著精湛技藝的瑞士制造商不屑一顧,認為生產這種手表要更新設備,再者這小玩意兒又能成什么氣候?他們寧愿繼續(xù)生產機械表,他們太迷戀自己幾百年來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以致無力自拔。

  日本人卻敏銳地發(fā)覺了電子表的市場前景,一槍封喉,只輕輕地一擊,瑞士就失去了昔日的威風。

  當然,瑞士人并不甘心將老大的寶座拱手讓給他人。1980年,瑞士人開始打響反擊戰(zhàn)。首先是利用其技術優(yōu)勢,將電子表不斷地改良,研制出了比日本人更精確更細小的電子表,以阻擊日本人的進攻,另一方面,加強了對高檔表的開發(fā),這是日本人在當時所不能涉足的領域。從高、中、低檔產品線全面出擊,經過圍攻,終于奪回了老大的寶座。

  不創(chuàng)新,勿寧死。

  近年來,在我國市場上,商戰(zhàn)風云驟起,昏天暗地。最為激烈的莫過于去年的PDA大戰(zhàn),市場的領導者商務通在挑戰(zhàn)者名人的攻擊下,針對名人的策略,不斷調整戰(zhàn)略戰(zhàn)術,打了一場漂亮的自己反擊戰(zhàn)。因為在這場商戰(zhàn)中,商務通不僅僅是為名譽而戰(zhàn),而是為了明天而戰(zhàn)――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

  生存就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為了更好地生存。

陳宇
 市場,領導,品牌,如何,打好

擴展閱讀

勤勞致富只是說說而已,其實大家更喜歡的是一夜暴富。國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總喜歡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對物質對金錢對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說是窮怕了。另一方面是內心深處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詳情


中小微企業(yè)是中國經濟“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撐社會發(fā)展的生力軍。在數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業(yè)要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加速數字化轉型,充分發(fā)揮數字經濟的賦能效應。然而,中小微企業(yè)數字化轉型仍

  作者:王京剛詳情


預防醫(yī)學,和“治未病”的指導原則,加速了我國大健康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21世紀人們最需要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沒有健康的身心一切無從談起。 生命健康是個全程呵護的過程,面對現代病,事

  作者:王曉楠詳情


傳統(tǒng)企業(yè)轉型數字化營銷面臨著哪些難題? 傳統(tǒng)企業(y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為了接觸終端用戶,了解用戶的本質需求,進行精細化運營,從而發(fā)掘用戶的更大價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傳統(tǒng)企業(yè)在進行數字化轉

  作者:楊建允詳情


不管是傳統(tǒng)品牌方,還是電商品牌,都很依賴渠道商或者平臺方,都無法直接觸達用戶。所以對用戶不敏感,無法感知用戶的真實需求,所做的市場營銷活動,效果自然難以保證。 有人問,DTC和傳統(tǒng)渠道的邏輯有什么區(qū)

  作者:楊建允詳情


員工的價值主要就是體現在執(zhí)行力上。執(zhí)行力的背后,兩大支撐因素,一個是會不會干的技術問題,一個是想不想干的態(tài)度問題。態(tài)度問題的背后,又牽扯到待遇、企業(yè)文化、同事關系、內部氛圍、對公司及管理層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我要發(fā)布需求,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