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講座(doc)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2004年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講座(doc)
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講座(2004) (提示:請同學結合課本進行學習) 一、 命題原則(學員自己熟悉) 1、命題原則 總體看,題目不難,但是 試卷考點太多,每章每節(jié)都有分 專業(yè)技能知識水平的熟練程度 對制度和準則的掌握程度和知識更新能力 2、試題范圍 不超教材,未寫進教材內容不考 教材有錯誤的地方不回避,按正確處理去考 3、對考生要求 (1)因為題量太大,要求考生理解并且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很多初學者學習會計有誤區(qū) ,以為是單純記憶,我們講如果學習中只能停留在記憶背誦這個階段,很難通過考試) (2)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 (3)有熟練程度 二、輔導中的注意事項(學員自己熟悉) 1、因為會計學習的特點是前后關聯性、呼應性很大,所以講解中我們經常會將各章節(jié)的 相關內容對比分析。有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前面章節(jié)的內容要用到以后所學的知識,看 不懂沒有關系,先暫時擱置,以后自然會理解。 2、錄音和講解的內容請大家一定仔細看,有的時候很簡單的一句話實際是從考試的考點 或者大家容易錯誤的地方提煉出來的,標有“注意”字樣的內容更要仔細 3、 對于比較重要的內容,我們還增加了8講專題輔導,也希望大家能夠學習掌握 三、教材概述:(學員自己熟悉) 注冊資產評估師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評估工作需要會計知識,但注冊資產評估師 與注冊會計師對會計知識需求的角度不同,其間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新教材內容主要有以 下變化: 1 第三章存貨的期末計價部分 2 第五章固定資產的后續(xù)支出部分,刪除了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內容 3第十章資產評估的會計處理,整個章節(jié)都有變動 請把書翻到目錄部分,首先來分析這本書的邏輯結構。 總共十二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第一章到第九章,圍繞著會計核算的一般問 題;第二部分是第十章資產評估的會計處理;第三部分是從第十一章到第十二章基本上 是財務管理的內容,第十一章是對會計報表的內容進行分析,第十二章是對籌資和投資 決策進行分析概念,最基本的放到概念中,對考試不太重要,但要理解,它給出了會計 六要素的關系及如何進行核算的基本思想。 第二章至第九章:會計六要素是如何進行核算的。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 入、費用、利潤這個順序編排的。從資產開始看,首先是流動資產;流動性最大的是現 金,貨幣資金加應收項目常稱為貨幣性資產。貨幣性資產不等于貨幣資金。貨幣性資產 指貨幣資金基礎上加金額固定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以及準備持有到期 的債券。第二章的主題就是貨幣性資產及應收帳款如何進行核算。第三章存貨。然后是 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第五章為止討論的是資產如何進行核算的。負債,首先出 現的是流動負債,然后是長期負債,負債完后是所有者權益。然后是收入、費用和利潤 三個要素及所得稅等。因為總的說來是提供信息的,采用會計報表的形式向外披露。所 以,在第九章講了會計報表基本是三個主表和一個附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 流量表,一附表是利潤分配表。最后還對合并會計報表及特殊事項進行了講述。 看書要按邏輯來記,效果比較好。首先分析邏輯結構,再按章來看。分析各節(jié)的邏 輯結構,各節(jié)的出題點,網絡結構記憶,這樣看書效果比較好,效率較高。 四、重點、難點內容解析 (重點教授內容) (一)會計要素及其關系 1.會計的六要素 將會計對象分為六類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1)資產: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并由企業(yè)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 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后半句為準則上新加的) 特征: 資產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是為企業(yè)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yè)所擁有也是企業(yè)所控制的。 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 由于該定義使得會計制度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對考試也有很大影響。 理解:如收不回來的應收款項,已陳舊過時售不出的商品,已淘汰報廢的固定資產,待 處理資產損失,某些予以遞延的費用等,盡管他們還掛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但已不 是企業(yè)的真正資產;企業(yè)也有許多資產如專有技術,自創(chuàng)商譽等無形資產以及一些或有 資產,由于現行會計模式與技術等原因而未能體現在企業(yè)資產負債表上。 資產按流動性可分為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劃分流動資產與長期資產的標準是一年 。資產按照到期是否變?yōu)楣潭ɑ蚩纱_定的貨幣分為貨幣性資產與非貨幣性資產。按照是 否可辯認分為可辯認資產與不可辯認資產(商譽)。按照資產的存在是否確定分為確定 性資產與或有資產。 (2)負債: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 益流出企業(yè)。負債的本質特征是將來會引起企業(yè)的經濟利益流出,負債的分類按流動性 分為長期負債與流動負債,劃分標準為一年,一年以上為長期負債,一年以下的為短期 負債。 (3)所有者權益又稱凈資產,是指企業(yè)所有者享有的企業(yè)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后的剩余權 益。在我國將所有者權益分為資本和留存收益,而資本包括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留存 收益則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4)收入 收入來源: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 www.3722.cn 中國最龐大的數據庫下載 特點: ①收入是從企業(yè)的日?;顒又挟a生的(不包括偶發(fā)事件產生的利得——營業(yè)外收入、補貼收 入)。 ②收入要能表現為企業(yè)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 ③收入將引起企業(yè)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業(yè)經濟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所以:企業(yè)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主營業(yè)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其他營業(yè) 收入)等日?;顒又兴纬傻慕洕娴目偭魅搿#ㄊ侨粘;顒?,否則不能做收入) 流入的經濟利益不屬于收入而是利得,如工業(yè)企業(yè)出售固定資產凈收益。(營業(yè)外收入 ) (5)費用 ①指各種耗費:營業(yè)成本(可以對象化)+期間費用(不可以對象化) 可以對象化比如主營業(yè)務成本和其他業(yè)務支出 是出售某一特定的產品而產生的成本,而期間費用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不 直接歸屬于某個特定產品成本 ② 費用的3個特征 A. 日?;顒又挟a生(不包括偶發(fā)事件產生的損失——營業(yè)外支出) B .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C .將引起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所以:費用 也是日?;顒影l(fā)生的。 其經濟利益的流出不屬于費用而是損失,如工業(yè)企業(yè)出售固定資產凈損失。(營業(yè)外支 出) (6)利潤(一般指凈利潤,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潤總額) ① 一定期間經營成果。 ② 利潤=營業(yè)利潤+投資凈損益+營業(yè)外收支凈額 2.會計要素的關系是: 會計要素之間存在著特定的等量關系,這些等量關系構成了不同的會計等式,而會 計等式又是會計報表的框價,正因為如此,所以有的學者又將會計要素稱之為會計報表 的要素,但嚴格地說,會計要素和會計報表要素并不是一回事。 會計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三個等式來表示,即: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1) 收入—費用=利潤 ?。?)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3) 第(1)個等式可以稱之為靜態(tài)等式,反映企業(yè)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第(2)個等式可 以稱之為動態(tài)等式,反映企業(yè)一定時期的獲利能力;第(3)個等式反映了在企業(yè)期末結 帳之前,第(1)個等式和第(2)等式之間的辨證關系。 (二)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四個) 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是: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是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其作用在于界定不同會計主體會計核算的 范圍。 會計主體基本前提,為會計人員在日常的會計核算中對各項交易或事項作出正確判斷, 對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處理程序作出正確選擇提供了依據 2.持續(xù)經營 是指除非出現足夠的反證,否則均假定企業(yè)在可預見的將來將按照即定的經營方針 與目標持續(xù)經營下去,而不會終止營業(yè)進行清算。持續(xù)經營是一些公認的會計原則,會 計處理方法的存在基礎。如歷史成本原則,折舊計提方法是根據持續(xù)經營原則產生的。 3.會計分期 指企業(yè)持續(xù)不斷的經營期間人為地劃分為若干個會計期間,分期間來提供會計信息 。 4.貨幣計量 是指企業(yè)會計以貨幣為基本計量單位,生產與提供財務信息。貨幣計量的前提是貨幣幣 值穩(wěn)定。 (三)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13個) 財務會計的原則包括:客觀性原則、一貫性和可比性原則、相關性原則、重要性原 則、明晰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權責發(fā)生制原則、配比性原則、劃分權益性支出與資本 性支出原則、歷史成本原則、謹慎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其中需要掌握 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 1. 客觀性原則 是指要求會計核算以實際發(fā)生的經營業(yè)務及證明經濟業(yè)務發(fā)生的合法憑證為依據。 包括三層含義:真實性、可驗證性、準確性。 2. 可比性原則 企業(yè)之間的會計信息口徑一致。橫向可比。 3. 一貫性原則 企業(yè)采用的會計政策在前后各項保持一致,縱向可比。在兩種情況下,可以變更會 計政策,一是有關法規(guī)發(fā)生變化,要求企業(yè)改變會計政策,二是改變會計政策后能夠更 恰當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上述兩者都屬于可比性的要求??杀刃詮娬{的是橫向可比,一貫性強調縱向可比 4. 相關性原則 會計信息應當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對于特定用途的會計信息,不一定都能 通過財務會計報告來提供。 5. 及時性原則 要求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6. 明晰性原則 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7. 權責發(fā)生制原則 是在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的前提下產生的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是指凡屬本期的收入和費 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均應計入本期的損益;凡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 已經收付,也不應計入本期損益。它與收付實現制相對,后者是指以實際收到或付出款 項的日期確認收入或費用的制度。 8. 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收入應與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相互配比并在同一會計期間記帳,以便正 確確認當期損益。包括因果配比和時間配比。 9. 歷史成本原則 是指各項財產物資,除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所允許的方法進行調整外,原則上均應當按取得 時的實際成本計價。p24第三段注意。 10.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是指凡支出的效益僅與本年度相關的,應作為收益性支出,計入本年年度損益;凡支出 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它資產 ,分期計入相關年度的損益。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11.謹慎性原則 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置密秘準備。 比如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存貨計量的后進先出法也是謹慎性原則。其他還有:借款費用暫停 資本化;債務重組收益由原營業(yè)外收入改為“資本公積”。 12.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關。 在會計核算中應當區(qū)別重要程度,采用不同一核算方式。重要的會計事項應單獨核算、 單獨反映;不重要的會計事項,可適當簡化處理 13.實質重于形式(新的原則)(原有十二個) 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 例如:融資租賃;合并報表(不是一個法律主體,但要反映情況);關聯方判斷標準; 售后回購。 典型的是融資租賃,找到設備租賃公司(金融企業(yè)),要求在五年內付清600萬元的租金 。設備從所有權上歸出租方,但如果設備使用有效年限7年,這臺設備產生的經濟效益歸 我所有,有效報酬歸我所有,但設備是按特定要求買的,不能退貨。這樣主要風險就轉 到了承租方。于是主要風險、報酬都轉給了承租方。按經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該設備 應該按自有資產進行管理,要計提折舊等。 另外合并會計報表,從法律形式上看,企業(yè)集團十個子公司,有十一個都是法律實體, 但經濟實質是一個,要將十個子公司的會計報表合并到一起,而不按法律形式 (四)財務會計工作的基本內容 會計工作的基本內容即:確認、計量(計價)、記錄與報告。 1. 確認: 收入與費用的確認主要有兩個時點基礎,即權責發(fā)生制(又稱應計制)與收付實現 制(又稱現金制)。權責發(fā)生制是指企業(yè)對收入與費用的確認應以收取某收入的權利和 支付某費用的責任的實際發(fā)生為準,而不是以現金的實際收支為準。 權責發(fā)生制原則又派生出關于收入確認的實現原則與費用確認的配比原則。 確認標準:第一、經濟利益很可能(>50%)流入或流出企業(yè);第二、與該項有關的成本 能可靠地計量。二者缺一不可。比如,自創(chuàng)商譽不確認為無形資產。 2.計量 被視為財務會計的核心內容,因財務會計...
2004年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講座(doc)
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講座(2004) (提示:請同學結合課本進行學習) 一、 命題原則(學員自己熟悉) 1、命題原則 總體看,題目不難,但是 試卷考點太多,每章每節(jié)都有分 專業(yè)技能知識水平的熟練程度 對制度和準則的掌握程度和知識更新能力 2、試題范圍 不超教材,未寫進教材內容不考 教材有錯誤的地方不回避,按正確處理去考 3、對考生要求 (1)因為題量太大,要求考生理解并且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很多初學者學習會計有誤區(qū) ,以為是單純記憶,我們講如果學習中只能停留在記憶背誦這個階段,很難通過考試) (2)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 (3)有熟練程度 二、輔導中的注意事項(學員自己熟悉) 1、因為會計學習的特點是前后關聯性、呼應性很大,所以講解中我們經常會將各章節(jié)的 相關內容對比分析。有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前面章節(jié)的內容要用到以后所學的知識,看 不懂沒有關系,先暫時擱置,以后自然會理解。 2、錄音和講解的內容請大家一定仔細看,有的時候很簡單的一句話實際是從考試的考點 或者大家容易錯誤的地方提煉出來的,標有“注意”字樣的內容更要仔細 3、 對于比較重要的內容,我們還增加了8講專題輔導,也希望大家能夠學習掌握 三、教材概述:(學員自己熟悉) 注冊資產評估師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評估工作需要會計知識,但注冊資產評估師 與注冊會計師對會計知識需求的角度不同,其間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新教材內容主要有以 下變化: 1 第三章存貨的期末計價部分 2 第五章固定資產的后續(xù)支出部分,刪除了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內容 3第十章資產評估的會計處理,整個章節(jié)都有變動 請把書翻到目錄部分,首先來分析這本書的邏輯結構。 總共十二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第一章到第九章,圍繞著會計核算的一般問 題;第二部分是第十章資產評估的會計處理;第三部分是從第十一章到第十二章基本上 是財務管理的內容,第十一章是對會計報表的內容進行分析,第十二章是對籌資和投資 決策進行分析概念,最基本的放到概念中,對考試不太重要,但要理解,它給出了會計 六要素的關系及如何進行核算的基本思想。 第二章至第九章:會計六要素是如何進行核算的。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 入、費用、利潤這個順序編排的。從資產開始看,首先是流動資產;流動性最大的是現 金,貨幣資金加應收項目常稱為貨幣性資產。貨幣性資產不等于貨幣資金。貨幣性資產 指貨幣資金基礎上加金額固定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以及準備持有到期 的債券。第二章的主題就是貨幣性資產及應收帳款如何進行核算。第三章存貨。然后是 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第五章為止討論的是資產如何進行核算的。負債,首先出 現的是流動負債,然后是長期負債,負債完后是所有者權益。然后是收入、費用和利潤 三個要素及所得稅等。因為總的說來是提供信息的,采用會計報表的形式向外披露。所 以,在第九章講了會計報表基本是三個主表和一個附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 流量表,一附表是利潤分配表。最后還對合并會計報表及特殊事項進行了講述。 看書要按邏輯來記,效果比較好。首先分析邏輯結構,再按章來看。分析各節(jié)的邏 輯結構,各節(jié)的出題點,網絡結構記憶,這樣看書效果比較好,效率較高。 四、重點、難點內容解析 (重點教授內容) (一)會計要素及其關系 1.會計的六要素 將會計對象分為六類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1)資產: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并由企業(yè)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 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后半句為準則上新加的) 特征: 資產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是為企業(yè)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yè)所擁有也是企業(yè)所控制的。 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 由于該定義使得會計制度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對考試也有很大影響。 理解:如收不回來的應收款項,已陳舊過時售不出的商品,已淘汰報廢的固定資產,待 處理資產損失,某些予以遞延的費用等,盡管他們還掛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但已不 是企業(yè)的真正資產;企業(yè)也有許多資產如專有技術,自創(chuàng)商譽等無形資產以及一些或有 資產,由于現行會計模式與技術等原因而未能體現在企業(yè)資產負債表上。 資產按流動性可分為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劃分流動資產與長期資產的標準是一年 。資產按照到期是否變?yōu)楣潭ɑ蚩纱_定的貨幣分為貨幣性資產與非貨幣性資產。按照是 否可辯認分為可辯認資產與不可辯認資產(商譽)。按照資產的存在是否確定分為確定 性資產與或有資產。 (2)負債: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 益流出企業(yè)。負債的本質特征是將來會引起企業(yè)的經濟利益流出,負債的分類按流動性 分為長期負債與流動負債,劃分標準為一年,一年以上為長期負債,一年以下的為短期 負債。 (3)所有者權益又稱凈資產,是指企業(yè)所有者享有的企業(yè)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后的剩余權 益。在我國將所有者權益分為資本和留存收益,而資本包括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留存 收益則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4)收入 收入來源: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 www.3722.cn 中國最龐大的數據庫下載 特點: ①收入是從企業(yè)的日?;顒又挟a生的(不包括偶發(fā)事件產生的利得——營業(yè)外收入、補貼收 入)。 ②收入要能表現為企業(yè)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 ③收入將引起企業(yè)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業(yè)經濟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所以:企業(yè)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主營業(yè)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其他營業(yè) 收入)等日?;顒又兴纬傻慕洕娴目偭魅搿#ㄊ侨粘;顒?,否則不能做收入) 流入的經濟利益不屬于收入而是利得,如工業(yè)企業(yè)出售固定資產凈收益。(營業(yè)外收入 ) (5)費用 ①指各種耗費:營業(yè)成本(可以對象化)+期間費用(不可以對象化) 可以對象化比如主營業(yè)務成本和其他業(yè)務支出 是出售某一特定的產品而產生的成本,而期間費用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不 直接歸屬于某個特定產品成本 ② 費用的3個特征 A. 日?;顒又挟a生(不包括偶發(fā)事件產生的損失——營業(yè)外支出) B .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C .將引起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所以:費用 也是日?;顒影l(fā)生的。 其經濟利益的流出不屬于費用而是損失,如工業(yè)企業(yè)出售固定資產凈損失。(營業(yè)外支 出) (6)利潤(一般指凈利潤,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潤總額) ① 一定期間經營成果。 ② 利潤=營業(yè)利潤+投資凈損益+營業(yè)外收支凈額 2.會計要素的關系是: 會計要素之間存在著特定的等量關系,這些等量關系構成了不同的會計等式,而會 計等式又是會計報表的框價,正因為如此,所以有的學者又將會計要素稱之為會計報表 的要素,但嚴格地說,會計要素和會計報表要素并不是一回事。 會計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三個等式來表示,即: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1) 收入—費用=利潤 ?。?)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3) 第(1)個等式可以稱之為靜態(tài)等式,反映企業(yè)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第(2)個等式可 以稱之為動態(tài)等式,反映企業(yè)一定時期的獲利能力;第(3)個等式反映了在企業(yè)期末結 帳之前,第(1)個等式和第(2)等式之間的辨證關系。 (二)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四個) 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是: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是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其作用在于界定不同會計主體會計核算的 范圍。 會計主體基本前提,為會計人員在日常的會計核算中對各項交易或事項作出正確判斷, 對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處理程序作出正確選擇提供了依據 2.持續(xù)經營 是指除非出現足夠的反證,否則均假定企業(yè)在可預見的將來將按照即定的經營方針 與目標持續(xù)經營下去,而不會終止營業(yè)進行清算。持續(xù)經營是一些公認的會計原則,會 計處理方法的存在基礎。如歷史成本原則,折舊計提方法是根據持續(xù)經營原則產生的。 3.會計分期 指企業(yè)持續(xù)不斷的經營期間人為地劃分為若干個會計期間,分期間來提供會計信息 。 4.貨幣計量 是指企業(yè)會計以貨幣為基本計量單位,生產與提供財務信息。貨幣計量的前提是貨幣幣 值穩(wěn)定。 (三)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13個) 財務會計的原則包括:客觀性原則、一貫性和可比性原則、相關性原則、重要性原 則、明晰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權責發(fā)生制原則、配比性原則、劃分權益性支出與資本 性支出原則、歷史成本原則、謹慎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其中需要掌握 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 1. 客觀性原則 是指要求會計核算以實際發(fā)生的經營業(yè)務及證明經濟業(yè)務發(fā)生的合法憑證為依據。 包括三層含義:真實性、可驗證性、準確性。 2. 可比性原則 企業(yè)之間的會計信息口徑一致。橫向可比。 3. 一貫性原則 企業(yè)采用的會計政策在前后各項保持一致,縱向可比。在兩種情況下,可以變更會 計政策,一是有關法規(guī)發(fā)生變化,要求企業(yè)改變會計政策,二是改變會計政策后能夠更 恰當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上述兩者都屬于可比性的要求??杀刃詮娬{的是橫向可比,一貫性強調縱向可比 4. 相關性原則 會計信息應當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對于特定用途的會計信息,不一定都能 通過財務會計報告來提供。 5. 及時性原則 要求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6. 明晰性原則 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7. 權責發(fā)生制原則 是在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的前提下產生的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是指凡屬本期的收入和費 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均應計入本期的損益;凡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 已經收付,也不應計入本期損益。它與收付實現制相對,后者是指以實際收到或付出款 項的日期確認收入或費用的制度。 8. 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收入應與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相互配比并在同一會計期間記帳,以便正 確確認當期損益。包括因果配比和時間配比。 9. 歷史成本原則 是指各項財產物資,除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所允許的方法進行調整外,原則上均應當按取得 時的實際成本計價。p24第三段注意。 10.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是指凡支出的效益僅與本年度相關的,應作為收益性支出,計入本年年度損益;凡支出 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它資產 ,分期計入相關年度的損益。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11.謹慎性原則 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置密秘準備。 比如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存貨計量的后進先出法也是謹慎性原則。其他還有:借款費用暫停 資本化;債務重組收益由原營業(yè)外收入改為“資本公積”。 12.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關。 在會計核算中應當區(qū)別重要程度,采用不同一核算方式。重要的會計事項應單獨核算、 單獨反映;不重要的會計事項,可適當簡化處理 13.實質重于形式(新的原則)(原有十二個) 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 例如:融資租賃;合并報表(不是一個法律主體,但要反映情況);關聯方判斷標準; 售后回購。 典型的是融資租賃,找到設備租賃公司(金融企業(yè)),要求在五年內付清600萬元的租金 。設備從所有權上歸出租方,但如果設備使用有效年限7年,這臺設備產生的經濟效益歸 我所有,有效報酬歸我所有,但設備是按特定要求買的,不能退貨。這樣主要風險就轉 到了承租方。于是主要風險、報酬都轉給了承租方。按經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該設備 應該按自有資產進行管理,要計提折舊等。 另外合并會計報表,從法律形式上看,企業(yè)集團十個子公司,有十一個都是法律實體, 但經濟實質是一個,要將十個子公司的會計報表合并到一起,而不按法律形式 (四)財務會計工作的基本內容 會計工作的基本內容即:確認、計量(計價)、記錄與報告。 1. 確認: 收入與費用的確認主要有兩個時點基礎,即權責發(fā)生制(又稱應計制)與收付實現 制(又稱現金制)。權責發(fā)生制是指企業(yè)對收入與費用的確認應以收取某收入的權利和 支付某費用的責任的實際發(fā)生為準,而不是以現金的實際收支為準。 權責發(fā)生制原則又派生出關于收入確認的實現原則與費用確認的配比原則。 確認標準:第一、經濟利益很可能(>50%)流入或流出企業(yè);第二、與該項有關的成本 能可靠地計量。二者缺一不可。比如,自創(chuàng)商譽不確認為無形資產。 2.計量 被視為財務會計的核心內容,因財務會計...
2004年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講座(doc)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財務管理規(guī)定 381
- 2財務總監(jiān)職務描述 182
- 3企業(yè)財務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 229
- 4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 242
- 5雙鷺藥業(y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 193
- 6金融企業(yè)財務規(guī)則 216
- 7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 495
- 8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管理 190
- 9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管理 171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