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與能力:我國現(xiàn)行人才標準透視

  文件類別:說明標準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K

  下載次數:88

  所需積分:4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學歷與能力:我國現(xiàn)行人才標準透視
學歷與能力:我國現(xiàn)行人才標準透視 http://www.cer.net2003-12-17 09:21新華網 作者:記者鄒聲文、張景勇、劉茁卉   “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初級以上職稱的人員”——1982年我國確立的這一人才標準,在 當時條件下從根本上扭轉了十年“文革”踐踏知識、鄙視教育的局面。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人才的內涵在現(xiàn)實中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人才標準如不及時校正,勢必影響人才選拔、 評價、激勵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而影響人才強國這一重大戰(zhàn)略的實施。   過分看重學歷職稱 人才標準機械片面   談到現(xiàn)行人才標準的局限性與機械性,上海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著名 人才問題專家沈榮華一口氣列舉出三個例子:   “上海的人才引進計劃曾提出,只引進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才。按此標準,比爾·蓋茨 來到上海也不算人才,即使他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微軟公司,股票市值相當于一個半上海的經 濟總量。為什么?因為他大學沒有上完。”   “著名橋梁專家林元培在上海設計了楊浦、南浦、徐浦、盧浦4座大橋,成為上海的 代表性建筑,但按這一人才標準,他在上??赡芤膊凰闳瞬?,因為只是中專畢業(yè)?!?  “溫州民營企業(yè)家中有學歷、職稱的不到三成,卻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提供大量 的就業(yè)機會,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按現(xiàn)有人才標準,這些企業(yè)家肯定不算人 才。”   沈榮華說,博士里面有庸才,工人里面有人才。如果現(xiàn)在我們制定人才規(guī)劃、人才 戰(zhàn)略也按學歷、職稱來進行,將難以培養(yǎng)、選拔、引進和激勵真正的人才,路肯定會越 走越窄。   人才專家并非杞人憂天。1995年,尚未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孔祥銀獲德國馬普學 會獎學金資助,到馬普分子遺傳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他聽說國內急需生物 人才,決定回國工作。他回來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決定是多么幼稚:因為自己最高的學歷是 大學本科,幾乎沒有單位愿意接收他。在外“漂”了幾個月后,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 中心負責人慧眼獨具,把他安排到中心從事基因研究工作。   孔祥銀隨后用自己一流的成績證實了那些唯學歷論者的短視:在短短的四五年間, 他和合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疾病相關基因,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多篇論文,其研究 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國家863計劃的資助,成果也獲得多項專利,并獲得國家自然科 學獎。   “只重學歷、不重能力,現(xiàn)行人才標準太機械、太片面了?!碧崞鹉嵌尾豢盎厥椎娜?子,孔祥銀感嘆不已。“如果這一標準不及時進行調整,肯定會埋沒許多能力足夠但學歷 不夠的人才,而一些能力不夠但學歷足夠的人又會浪費大量寶貴的研究資源。”   假文憑泛濫成災 病根在于人才標準   近年來,假文憑泛濫成災,已成為社會公害?!耙恍┤藶榱双@取更高學歷,不惜弄虛 作假;一些人為了評上職稱,熬白了頭發(fā)。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不科學的人才標準有直 接關系?!弊鳛槿瞬艑<?,沈榮華的話一針見血。   人事部人事與人才研究所所長、著名人才問題專家王通訊說,在評價人才時過分強 調學歷的作用,致使不少人急功近利,想方設法弄一個文憑,給自己貼上一張人才的標 簽,而非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霸诂F(xiàn)行人才標準下,人們想的不是拼成績、比貢 獻,而是拼學歷、比職稱?!?  一位成功“混”到本科文憑的基層干部的自白也從側面證實了專家的看法?!拔以卩l(xiāng)鎮(zhèn) 摸爬滾打20年,最后到縣里當了局長,本希望繼續(xù)‘往上走’,但文憑卻成了最大的‘攔路 虎’。因為上面有規(guī)定,縣處級干部要有本科以上文憑,而我僅是高中畢業(yè)。最后我報名 參加了省委黨校在縣里的函授班,3年后順利拿到了本科文憑,并如愿當上了副縣級干 部。文憑拿到了,但自己的知識水平并沒改變,改變的僅僅是履歷表上的學歷。”   “我們把學歷等同于人才,無學歷則不是人才,就導致了錢學交易、權學交易和文憑 商品化。”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顧海兵說,“其突出表現(xiàn)是:少數不法分子在 重點大學門前大量兜售各種假文憑,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被迫去買假文憑;一些高校大 量舉辦研究生班,降低標準批量授予很多有一定地位的學員以碩士頭銜;個別官員或企 業(yè)家沒有嚴格考試、沒有撰寫論文,卻獲得了博士學位?!?  盡管有關方面對假文憑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遏制,但專家認為,如果不從校正現(xiàn) 行人才標準這把“尺子”入手,那么這些措施將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重能力重業(yè)績 發(fā)達國家走出“唯學歷”誤區(qū)   我國應該如何構建新的人才標準?沈榮華等專家認為,發(fā)達國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 們借鑒:   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績效管理”,強調業(yè)績是人才評判的重要標準,進入21世 紀又提出要創(chuàng)造一個以人力資本為基礎的經濟,設計了新的績效與能力素質標準;給世 人以保守印象的英國近年來在人才政策上也進行了調整,對人才的定義不再局限于獲得 碩士學位以上的人;一貫重學歷重資歷的日本,在人事改革中明確提出“能力主義”,并 取消了學歷統(tǒng)計。   據沈榮華分析,由于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早已進入“普及化”“大眾化”階段,它們對人 才標準的界定已走出了“唯學歷”的誤區(qū),主要強調“兩個導向”:   一是能力導向。雖然要考慮人才的學歷和職稱,但更突出其綜合能力和專業(yè)水平, 從而真正做到唯才是用。因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很難用學歷體現(xiàn)出來。如果一位名牌 大學畢業(yè)生5年做不出成績,就很難講他是人才。   二是業(yè)績導向。在競爭環(huán)境中,業(yè)績至關重要,因為只有業(yè)績才能把一個人同其他 競爭者區(qū)別開來。學歷只能是人才能力中的很小一部分,最多表明一個人的潛能。在進 行人才評價時,不能僅看文憑及其畢業(yè)的大學,而要看他給社會做了哪些貢獻,有何業(yè) 績。   顧海兵介紹,發(fā)達國家的公務員隊伍不追求高學歷,甚至高技術企業(yè)也不追求高學 歷。比如,美國國務院招聘外交官要求極為寬松,只要求高中以上學歷;而在美國一家 大報一年刊登的3544則科技類招聘廣告中,2799則沒有任何學歷要求,而要求學士學位 的僅206則,要求碩士的僅77則。   重建人才標準 變“學歷本位”為“能力本位”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重大方針。 “其核心是尊重勞動,其本質是尊重人才?!鄙驑s華認為,“盡管這一方針沒有提出新的人 才標準,但根據其精神,新的人才標準不僅應該包括‘顯現(xiàn)’的人才,還應該包括‘潛在’ 的人才;不僅要涵蓋有學歷有職稱的人才,也要涵蓋沒有學歷和職稱、但有專門技能的 人才。”   “按照這一理論概括,我們的人才新標準應當是: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能夠進行 創(chuàng)造性勞動,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的人?!鄙驑s華表示, 新標準可以有學歷和職稱的概念,也可以沒有這些概念,但必須從以學歷為本位變?yōu)橐?能力為本位,把人才置于經濟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去考察,以為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大小去衡 量,從而形成人人講創(chuàng)造、人人做貢獻的“不安于現(xiàn)狀、不相安無事”的社會氛圍,推動 社會不斷進步。   許多專家表示,新的人才概念至少要包括以下三類人才:第一類是黨政人才、企業(yè) 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yè)技術人才等三支隊伍;第二類是高級技能型人才;第三類是其他為 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才。而新的人才評判標準要以市場對人才的認可程度為依據,以能力 和業(yè)績的大小為重點,以薪酬水平的高低為重要參照。   重建人才標準,當務之急是要加緊建立人才統(tǒng)計的指標體系?!斑@個體系必須突破計 劃經濟體制下單純以學歷職稱界定人才的局限,體現(xiàn)市場經濟體制下以能力為主導的人 才標準?!鄙驑s華說,“具體來講,包括三個要素:一是知識要素,即受教育的程度;二 是能力要素,即經歷;三是業(yè)績要素,即所做的貢獻?!?
學歷與能力:我國現(xiàn)行人才標準透視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