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工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互動關系實證分析
作者:吳丹丹 192
一、加工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
中國加工貿易的迅速發(fā)展
自從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實行加工貿易政策以來,加工貿易取得了“爆炸式”增長。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16.66億美元增加到了2005的6905.1億美元,增長約414倍。相應于此,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已經從1980年的4.4%提高到2005年的48.6%。其中,加工貿易出口金額均大于一般貿易出口,并且差額趨于擴大;而進口金額卻低于一般貿易進口。
按照加工貿易的主要方式,可以將我國加工貿易的發(fā)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0年——1988年,以來料加工為主。
這一階段的加工貿易以對外的來料加工和裝配作為主,作為利用外資,擴大出口的啟動模式,顯示出與利用外資的相關性。如1980年來料加工進出口總額為13.3億美元,占加工貿易總額的79.8%。
第二階段:1989年——1991年,以進料加工為主。
這一階段的加工貿易由以來料加工為主轉向以進料加工為主。1989年進料加工進出口額首次超過來料加工貿易額,達53.1%。此后,進料加工貿易額一直超過來料加工,成為加工貿易的主導方式。這一階段,亞洲“四小龍”向我國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是我國加工貿易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服裝、紡織、皮革制品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在區(qū)域分布與產品構成上與外商投資更加趨于一致。
第三階段:1992年——,以外商投資企業(yè)為主體的進料加工為主。
這一階段以跨國公司為主的外商投資企業(yè)成為推動我國加工貿易發(fā)展的主要動力,電子、電氣設備、辦公用品、通訊、計算機及生物制藥等高科技產業(yè)的中間產品的生產及制成品的組裝在東南沿海較發(fā)達地區(qū)穩(wěn)步拓展,加工貿易由此呈現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與資本密集型產業(yè)并重的態(tài)勢,在產業(yè)特點和技術檔次以及分工的層次上都有較為明顯的提升。這意味著我國的加工貿易進入了一個更高的綜合發(fā)展階段,其綜合性特征表現在以外商投資為基礎帶動各種方式的加工貿易發(fā)展,因而是一種投資式的,而非單純契約式的加工貿易。
二、外商直接投資推動我國加工貿易的發(fā)展
在加工貿易發(fā)展的同時,我國利用外資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尤其是以跨國公司為主體的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使外商直接投資企業(yè)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也在不斷的加強。如表1所示,外資直接投資企業(yè)進出口總額在全國進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從1990年的17.43%上升到2004年的57.43%,這說明十幾年來, 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離不開外資企業(yè)的推動作用。由于外商投資企業(yè)主要采取的是來料加和進料加工貿易的方式,而國內的其它企業(yè)主要采取一般貿易的形式。因此從加工貿易的迅速增長,以及外商直接投資貿易額比重的不斷增大,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加工貿易的發(fā)展存在著密切聯系,兩者的發(fā)展趨勢呈同方向變化。
表1. 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總額占全國進出口總額情況
年份 | 1990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總額占全國進出口總額比重(%) | 17.34 | 47.29 | 46.95 | 48.38 | 48.17 | 49.92 | 50.83 | 53.19 | 55.48 | 57.43 |
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計算。
加工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的相關性分析
根據1983年—2004年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與外商直接投資總額數據,運用簡單線性回歸模式進行分析.
表2. 1983—2005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與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情況
單位:億美元
年份 | 實際利用外商 | 加工貿易 | 年份 | 實際利用外商 | 加工貿易 |
直接投資金額 | 進出口總額 | 直接投資金額 | 進出口總額 | ||
1983 | 9.2 | 42.2 | 1995 | 375.2 | 1320.8 |
1984 | 14.2 | 58.4 | 1996 | 417.3 | 1465 |
1985 | 19.6 | 75.4 | 1997 | 452.6 | 1698.1 |
1986 | 22.4 | 123.2 | 1998 | 545.6 | 1730.4 |
1987 | 23.4 | 191.9 | 1999 | 403.2 | 1844.6 |
1988 | 32 | 288.6 | 2000 | 407.2 | 2381.3 |
1989 | 33.9 | 361.6 | 2001 | 468.8 | 2414.4 |
1990 | 34.9 | 441.9 | 2002 | 527.4 | 3012.6 |
1991 | 43.7 | 574.9 | 2003 | 535.1 | 4047.9 |
1992 | 110.1 | 711.6 | 2004 | 606.3 | 5497.2 |
1993 | 275.2 | 806.2 | 2005 | 603.25 | 6905.1 |
1994 | 337.7 | 1045.5 | | | |
資料來源:根據歷年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整理計算得出。
運用SPSS建立簡單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Y= a+bX
其中: X 為自變量, 表示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 Y 為因變量, 表示相應年份加工貿易總額額; a、b 為回歸系數。
運用SPSS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Model Summary(b)
Model | R | R Square | Adjusted R Square | 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 | Durbin-Watson |
1 | .829(a) | .687 | .672 | 1031.28347 | .312 |
a Predictors: (Constant),X
b Dependent Variable: Y
ANOVA(b)
Model | Sum of Squares | df | Mean Square | F | Sig. | |
1 | Regression | 49102915.372 | 1 | 49102915.372 | 46.169 | .000(a) |
Residual | 22334457.701 | 21 | 1063545.605 | |||
Total | 71437373.073 | 22 |
a Predictors: (Constant), X
b Dependent Variable: Y
Coefficients(a)
Model |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 t | Sig. | ||
B | Std. Error | Beta | ||||
1 | (Constant) | -182.239 | 340.358 | -.535 | .598 | |
X | 6.546 | .963 | .829 | 6.795 | .000 |
a Dependent Variable: Y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和加工貿易的回歸方程為:
Y= -182.239+6.546X
(0.963) 回歸系數的標準差
(6.795) t 值
(0.000) P 值
F值=41.169 P值= 0.000
擬合優(yōu)度=0.829 經調整的擬合優(yōu)度=0.687
模型通過了總檢驗,擬合優(yōu)度也很好.
可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與加工貿易存在正相關,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每增加1億美元,則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增加6.546億美元。
綜上可以說明: 外商直接投資與加工貿易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正相關性,表明利用FDI在推動我國加工貿易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2.加工貿易增值與外商直接投資投入產出相關性分析
從外商企業(yè)的投入產出比與加工貿易的增值系數之間的相關性來考察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加工貿易產業(yè)結構升級的影響。其中,增值系數是衡量我國加工貿易創(chuàng)匯水平的質量指標,這一指標的不斷提高標志著我國在效益水平上的改善,也標志著我國的加工貿易在增值鏈條上的位置有所提高,產業(yè)結構逐步升級。
而外商投資投入產出比是從生產的角度講,大部分外資是用于工業(yè),同時,占外資第二位的房地產業(yè)基本不用進口,兩者相加已達到外資總額的85%以上,因此,可假設外商投資企業(yè)的進口(即投入) 全部是用于工業(yè)領域產品生產的原材料(機器設備可視作特殊的原材料),外商投資企業(yè)的出口一般只占全部生產產品的60% ,所以用每年的出口乘以0.6 可得到外資企業(yè)產品的總產出。經過以上的處理可得到表3結果。
表3.加工貿易增值系數與外商投資企業(yè)產出比
單位:億美元
年份 | 加工貿易 | 加工貿易 | 增值系數 | 外商投資企業(yè) | 外商投資企業(yè) | 外商投資企業(yè) |
出口值 | 進口值 | 總產出 | 總投入 | 投入產出比 | ||
1992 | 396.2 | 321.3 | 1.23 | 237.72 | 263.8 | 1.11 |
1993 | 442.5 | 361.8 | 1.22 | 265.5 | 418.3 | 1.57 |
1994 | 569.8 | 473.7 | 1.2 | 341.88 | 529.3 | 1.55 |
1995 | 737.1 | 582.9 | 1.26 | 442.26 | 629.4 | 1.42 |
1996 | 841.3 | 621.9 | 1.35 | 504.78 | 756 | 1.49 |
1997 | 996 | 702.1 | 1.42 | 597.6 | 777.2 | 1.3 |
1998 | 1044.7 | 685.7 | 1.52 | 626.82 | 767.2 | 1.22 |
1999 | 1108.73 | 736.4 | 1.5 | 665.24 | 858.8 | 1.28 |
2000 | 1376.52 | 925.6 | 1.48 | 825.9 | 1172.7 | 1.42 |
2001 | 1678.4 | 1118.2 | 1.50 | 799.41 | 1258.6 | 1.57 |
2002 | 2035.6 | 1367.1 | 1.49 | 1019.62 | 1602.86 | 1.57 |
2003 | 2418 | 1629 | 1.48 | 1442.05 | 2319.14 | 1.61 |
2004 | 3279.9 | 2217.13 | 1.48 | 2031.64 | 3245.57 | 1.60 |
2005 | 4164.8 | 2740.3 | 1.52 | 2665.26 | 3875.16 | 1.45 |
資料來源:根據歷年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數據整理
資料來源:根據歷年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數據整理。
由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
(1)90年代以來,我國加工貿易的增值系數雖有上升的趨勢,但總體看來加工貿易的增值系數較低,一般在1.2左右最多也不超過1.6,增值狀況并不理想。這說明,目前我國加工貿易的加工環(huán)節(jié)大都還處在勞動密集型且技術含量不高的水平上,僅有的部分高技術、深加工產品的出口往往也存在加工過程短暫、增值不高的問題,真正體現技術水平的高新技術設備和中間投入品等生產要素要從國外進口。
(2)外商投資企業(yè)投入產出比很低,這說明我國外商投資企業(yè)從總體來講是一種以加工組裝業(yè)為主的大進大出的生產方式,這正是目前我國加工工業(yè)的特點。
從圖1可以看出:加工貿易增值系數與外商投資企業(yè)的投入產出比兩者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且是同方向運動。進一步說明外商投資企業(yè)對我國加工貿易增值鏈的影響,外商投資企業(yè)的大進大出加工貿易方式很大程度解釋了我國加工貿易處在增值鏈低端的原因,從而影響著我國產業(yè)結構升級。
3、外商直接投資對加工貿易方式的影響
加工貿易一般分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兩種具體方式。我國加工貿易方式經歷了以來料加工為主向以進料加工為主的演變。根據1998——2004年來料加工、進料加工和FD I 的統計數據, 分析FDI對加工貿易方式演變的影響(見表4 )。
表4.中國外商投資企業(yè)加工貿易進出口統計
單位:億美元
年份 | 外商加工貿易 | 占全國加工貿易 | 外商加工貿易 | 占全國加工貿易 | 外商加工貿易 | 占全國加工貿易 | ||||||
進出口總額 | 總額% | 出口總額 | 出口總額% | 進口總額 | 進口總額% | |||||||
來料 | 進料 | 來料 | 進料 | 來料 | 進料 | 來料 | 進料 | 來料 | 進料 | 來料 | 進料 |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加工 | |
1998 | 122.68 | 1051.7 | 24.24 | 85.89 | 72.23 | 619.6 | 23.6 | 84.02 | 50.45 | 432.1 | 25.39 | 88.73 |
1999 | 177.68 | 1094.4 | 29.96 | 87.43 | 103.78 | 641.61 | 29.01 | 85.43 | 73.9 | 452.8 | 31.37 | 90.42 |
2000 | 227.81 | 1429.9 | 37.3 | 88.36 | 131.28 | 840.9 | 31.93 | 87.12 | 96.51 | 588.92 | 34.49 | 91.19 |
2002 | 292.55 | 1995 | 35.83 | 90.47 | 166.36 | 1179.64 | 35.04 | 89.05 | 126.19 | 815.36 | 36.91 | 92.61 |
2003 | 371.17 | 2849.16 | 39.71 | 91.52 | 210.51 | 1692.19 | 38.75 | 90.24 | 160.65 | 1156.97 | 41.06 | 93.45 |
2004 | 565.63 | 3934.53 | 46.25 | 92.05 | 299.39 | 2364.14 | 43.66 | 91.13 | 266.24 | 1570.39 | 49.56 | 93.47 |
資料來源: 根據歷年<<中國外資統計>>數據計算。
由表4 看出:從1998年到2004年,外商投資企業(yè)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由1174.38億美元上升到4500.16億美元,占全國加工貿易總額比重為由67.87%%上升到81.86%。其中,進料加工總額占全國加工貿易進口總額85.89%,占全國加工貿易總額92.05%??梢?,外商直接投資企業(yè)已逐步成為我國加工貿易的主力軍,外商投資企業(yè)在中國的加工貿易中采用了大進大出的生產方式,其進料加工貿易對我國加工貿易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由圖2可以看出:(1)20 世紀90 年代以前, 我國加工貿易處于較為緩慢的發(fā)展階段, 年加工貿易額最高不足400 億美元;而進入20 世紀90 年代以后, 由于進料加工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我國的加工貿易整體的快速發(fā)展, 年加工貿易額從1990 年的不足500 億美元增加到 2004年的3934.53億美元, 加工貿易對我國對外貿易的貢獻率也保持在50% 水平左右,而一般貿易只占40%左右,特別是外商進料加工貿易在我國加工貿易總額中所占比例分別達到85%左右。
(2)無論FDI是在平穩(wěn)增長階段, 還是在快速增長階段, 甚至在調整階段, 來料加工趨勢都是一條均勻直線, 呈現出均勻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進料加工曲線則呈上升趨勢。由此, 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 FDI對來料加工基本上沒有影響,而進料加工與FDI有著緊密的聯系, FDI直接影響著進料加工方式的發(fā)展。
資料來源: 根據歷年<<中國外資統計>>數據計算。
總體看來,外商直接投資企業(yè)已逐步成為我國加工貿易的主力軍,由于主要通過進料加工方式推動加工貿易發(fā)展,從而在加工貿易方式的演變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解釋了進料加工貿易比重迅速上升的基本原因。
三、外商直接投資與加工貿易的內在聯系
1.外商直接投資是實現經濟一體化重要的資本工具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明顯加快,使得世界各國的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不再相互獨立、相互分離; 生產要素和資本投資具有相當高的自由度。世界各國的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相互開放, 這使原來各國相對獨立的生產要素成為了世界性的生產要素, 更多的經濟活動需要在廣闊的世界范圍配置資源, 以尋求最大化的經濟利益。生產要素跨國界、在全球范圍的自由流動和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資源的最佳配置成為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這為國際資本進行跨國直接投資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與條件。同時, 國際資本的流動, 特別是產業(yè)資本的流動同樣有力地促進了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對提高資本輸入國生產力水平和改善資本輸入國的產業(yè)結構都起到了相當大的積極作用。
2.加工貿易是實現經濟一體化重要的貿易形式
在傳統的國際分工體系中, 各國依據本國自身的資源稟賦條件和勞動力條件, 參與國際專業(yè)化分工; 所生產的產品完全使用本國的生產要素, 沒有別國要素的加入; 產品生產的過程在貿易國內完成。在這種條件下, 國際分工主要是產業(yè)間的分工, 且主要通過一般貿易來完成。在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 投資自由化體系的建立, 消除了要素國際間流動的障礙。當代國際分工實際上不單是不同產業(yè)之間的分工, 更多表現為同一產業(yè)不同產品之間以及相同產品不同工序之間的多層次分工體系。在這一新型的國際分工體系下, 國際分工內容的多樣化, 使得國際交換的內涵大大豐富, 除了作用相對弱化的一般貿易方式外, 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特別是加工貿易(來料加工、進料加工) 等分工實現形式逐步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內容。
綜上我們可看出, 跨國直接投資與加工貿易的相關性不是偶然的巧合, 而是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在生產要素和商品流通方面的兩個重要表現。跨國直接投資是生產要素國際間整合的工具, 加工貿易則是生產要素國際間整合的實現方式。
四、我國利用FDI發(fā)展加工貿易
由于外商直接投資與加工貿易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所以我國需利用國際資本和國際市場, 進一步發(fā)展“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的戰(zhàn)略,與利用外資戰(zhàn)略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在加工貿易規(guī)模保持較快增長的前提下, 促進加工貿易的技術進步與產業(yè)結構升級, 提高加工貿易的國內采購率與增值率, 推動加工貿易向采購配送等服務業(yè)延伸,
鼓勵加工貿易企業(yè)逐步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網絡, 最終使加工貿易與國內工業(yè)體系融為一體, 使我國發(fā)展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制造業(yè)基地。
1.提高利用外資水平, 優(yōu)化加工貿易產業(yè)結構, 為改善貿易條件奠定產業(yè)基礎
就我國加工貿易產業(yè)結構現狀而言, 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單純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能力相對過剩, 而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知識密集型產品生產能力明顯短缺。如不能實現我國加工貿易產業(yè)結構和外貿結構的跨越式優(yōu)化, 將面臨貿易條件惡化的挑戰(zhàn), 導致出口“增量不增收”, 將使加工貿易的創(chuàng)匯能力受到限制。較低水平產業(yè)技術結構是導致我國產業(yè)結構和外貿結構矛盾的主要根源之一。為此, 第一,要繼續(xù)改善相關法規(guī)體系和投資環(huán)境, 提高引資力度, 繼續(xù)擴大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 第二, 要創(chuàng)建和完善技術創(chuàng)新機制, 加快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與創(chuàng)新的有機結合, 推動我國產業(yè)技術的跨越式發(fā)展; 第三, 積極引導高新技術產業(yè)投資, 提高高新技術產業(yè)比重, 全面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yè), 積極發(fā)展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yè)和高科技農業(yè), 實現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和提高就業(yè)水平目標的協調統一。
2.重視跨國公司在國際資本轉移中的知識、技術外溢效用, 促進加工貿易升級
跨國公司是國際投資、高新技術開發(fā)和國際技術轉移的活躍主體, 是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主力。在我國, 外商投資企業(yè)(特別是跨國公司) 成為加工貿易的主要力量, 跨國公司全球經營戰(zhàn)略的調整有助于我國吸收國際資本和發(fā)展加工貿易。通過吸引國外大型跨國公司投資, 建立研發(fā)中心, 發(fā)揮跨國公司的示范效應和知識、技術溢出效應, 繼續(xù)擴大加工貿易規(guī)模和產業(yè)配套能力, 形成新的產業(yè)帶。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和高附加值企業(yè), 促使我國加工企業(yè)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國際交換和國際競爭。結合跨國公司發(fā)展新特點和外商投資戰(zhàn)略新動向, 促進加工貿易升級, 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使加工貿易產品的結構升級, 逐步由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yè)產品轉向科技含量較高的高新技術產品的加工; 二是使加工貿易加工環(huán)節(jié)采用生產技術逐步升級, 惟如此才能不斷提升加工貿易的技術水平, 增加收入, 并促進我國整體工業(yè)結構優(yōu)化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
3.提高加工貿易的國內原材料和中間投入品國產化率, 帶動產業(yè)結構升級
提高出口加工企業(yè)的國產原材料采購率是實現加工貿易帶動地區(qū)產業(yè)結構升級的關鍵。盡管目前國產料件仍受稅收政策的歧視, 加之技術水平較落后, 不能滿足加工企業(yè)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加工貿易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國產化率。但從跨國公司利潤最大化目標分析, 通過進口料件的本地采購來降低成本仍是其主要目標之一。為此, 可適時進行以下政策調整: 一是通過確定科學的產業(yè)導向, 改變價格、投資、稅收、貸款等政策幾乎都向下游最終產品傾斜的狀況, 為中上游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提高加工貿易的產業(yè)關聯度, 促進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國產化; 二是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 制定和完善以出頂進政策, 對于加工貿易出口產品中所使用的國產料件, 在出口退稅政策方面視同進口料件予以保稅; 三是給予中上游產業(yè)資金支持, 引導外資投入中上游產業(yè), 以便為加工貿易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國產原材料和中間投入品, 提高出口加工企業(yè)原材料和中間投入品的國產化率, 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 提高產業(yè)關聯度。
4.促進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健康發(fā)展, 延伸國內價值鏈
深加工結轉有利于提高加工深度, 達到延長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的目的。加工貿易半成品的結轉深加工包括轉廠和轉關兩種形式。目前, 出口加工區(qū)之間的深加工結轉業(yè)務經常受到限制, 轉關查詢核實需耗時較長, 嚴重影響了周轉速度和貿易效率。一些外資企業(yè)對轉關產品, 不得不采取先出口香港復進口的做法, 徒增經營成本。為此, 我國應加緊制定并實施簡便易行的結轉深加工操作辦法, 在加強海關對保稅運輸監(jiān)管的同時, 注意提高加工貿易的便利化程度, 通過采用電腦聯網查詢等, 使加工貿易中的半成品在不同加工企業(yè)間調配,以提高加工深度, 延長加工貿易的國內增值鏈。
擴展閱讀
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47 2024.09.29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 2024.09.12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導師在中國郵政集團重慶公司訓練輔導降本增效系統。重慶郵政90多位財經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輔導。2天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針對郵政速運的經營特點,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階
作者:姜上泉詳情
技術降本促進商務降價—降本增效中國行 2024.08.28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導師在北京主講第24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建材、宇通客車、建龍集團、中國鐵路物資股份、中國遠大集團、中航物資裝備等多家500強企
作者:姜上泉詳情
快贏改善消除浪費—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8.22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導師在武夷山主講第243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經管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詳情
向人效提升要增長—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6.17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導師在廣州主講第238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平安、科達股份、溫氏集團、東凌集團、德聯集團、德賽科技股份、三七互娛網絡科技、湖南郴電
作者:姜上泉詳情
開源增收是最好的降本降費—降本增效中 2024.05.27
2024年5月24日—5月26日,姜上泉導師在泉州主講第23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36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中高層經管人員參加了3天2夜《利潤空間—降本
作者:姜上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姜上泉老師:天海集團 10
- 2不講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3HP大中華區(qū)總裁孫振 236
- 4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92
- 5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104
- 6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02
- 7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424
- 8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231
- 9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