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接物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待人接物
待 人 接 物 1.應有的態(tài)度—— 如何在公司贏得好印象?除了在公司內打電話、接電話之類的技巧外,還包括將訪客 帶到會客室、遞出名片與接收名片的方法,以及替別人作介紹……等,各種在商業(yè)社會 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禮儀。 如果你剛進入公司,影印資料、整理文件,以及端茶倒水之類的事,會顯得特別的多 。或許你會覺得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缺乏意義。但事實上,你所從事的工作絕不是瑣碎 之事。當你接聽電話的那一瞬間,你就代表了公司。假使你在電話里顯出失禮的態(tài)度 ,對方會認為這是你所任職公司的失禮,有時還可能導致談判破裂,最終失去顧客。 2.客人來訪,應起身迎接—— 如君整理資料正在忙得不可開交,此時有位客人走進來。如君騰不出空,只好繼續(xù)做 事,同時坐著向客人打招呼。 可是,這位來客見到她的上司便對如君坐著向他打招呼一事,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當然,如君也有她的苦衷,但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手上的工作多么繁重,對于訪客, 都應當站起身來行禮,這是最基本的禮節(jié)?;蛟S如君的心里懷著熱情歡迎的想法,可 是,在訪客心里卻不如此認為。如果被客人看到你坐在媾做事,只是把頭例行公事般 地點一下,那么對方便很自然的有一種被忽略的感受。 記得當遇有客人來訪之際,無論自己有多么忙,都應站起身來打招呼。 3.要跟訪客問好—— 遇到訪客,無論在何種情形下,都應搶先向對方問好,這才是正確的待客之道。寒暄 時的禮節(jié)為身份低的人先問候身份高的人。而對于所有的公司來講,訪客都是居于上 位者,因此必須由己方先致問候。所以當見到不認識的訪客時,要先行問好。 如果當時正與同事站著談話而沒打招呼,或者來訪者是進進出出的業(yè)者,就不在此列 。 4.鞠躬時眼睛要注視對方—— 鞠躬大致可以分為二類,即微微的點頭致意和常見的敬禮。無論采用哪一種鞠躬方式 ,都必須遵守基本原則。在鞠躬的開始與結束時,都需看對方的眼睛。無論行多少次 敬禮,如果眼睛看著別的地方,這種行為也無異于是忽視對方。 此外,太快把頭低下或抬起,都不能算是正確的鞠躬方式。我們經常見到點頭哈腰地 頻繁低下、抬起的公司職員,那絕不是正確的禮儀。 鞠躬時應盡可能慢慢地進行。把頭低下時,以能在中途作1~3次呼吸的速度進行就可 以了。 5.對訪客附上一句——“讓你久等了”—— 當有約好的訪客時,大部分的人會說“歡迎光臨”!可是,接下來會附上一句“讓您久等 了”的人,卻不多。 假設你的身份是來訪的客人,如果對方對你說聲“讓您久等了”你會在心里暗想,“原來 這家公司很看重我!”。 會不會說這句“讓您久等了”,別人對你的評價就會不同?答案是肯定的。當你的上司 看到你如此向訪客問好后,必定會對你刮目相看。 這并不說只能使用“讓您久等了”這句話,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加上額外的話 。 如果是經常出入自己公司的來者,說上一句“天氣這么炎熱,您辛苦了!”之類慰勞對 方的話,效果也會很不錯。 沒有人會對別人發(fā)自內心的關懷話語感覺不快,因此應積極地向別人問好。 6.記住訪客的基本資料—— 雖然自己所任職的公司名稱已在詢問臺被問過一次,但是過沒多久,又被重復問“請問 您是哪一位?”任何人都會有不被重視的感覺。為了避免使對方產生不快,當聽到訪客 的公司名稱、姓名之后,應記錄下來,以免遺忘。 若將對方的公司名稱或人名弄錯,是非常不禮貌的。如果是難以聽清楚的名字,就應 復述一遍,或向對方問清楚,以便將正確的公司名稱、姓名記住。 當有多位來訪客時,應以不讓訪客看到的方式作記錄,然后交給公司內的人。如果訪 客的人數太多,也可以只記下公司名稱及其代表者的姓名。 7.引導訪客到會客室—— 對于訪客,不能用手一指會客室,說一句“請到那里等候”就算完事了。將訪客帶到會 客室,才是應有的禮儀。 有人會認為將客人帶到會客室,是件簡單的事。但我們常看到會有人自顧自地走在前 方,而忽略了后方的客人,認為客人會自己跟上來:甚至不管訪客有沒有跟來,便徑 自地往前走去。這些都不是接待客人所應有的態(tài)度。一旦讓客人產生自己被拖著在公 司內到處走的印象,相信他會感到不愉快。 正確的方法是:帶路時,應配合訪客的步調,走在距離對方大約1公尺的斜前方,而這 是為了讓訪客走在走道中的中央。此外,不時回頭看看訪客是否跟上自己,也是非常 重要的一點。 8.不可以貌取人—— 所謂“人不可貌相”,不能因為對方的身材魁梧,就斷定他的職務高,也可能存在相反 的狀況。如果憑外貌來判斷對方的職務,有可能鬧出很大的誤會。 當有一位或者兩位客人來訪時,根據對方的態(tài)度,大致能判斷出誰的地位較高:可是 當有許多人來訪時,就很難分出誰是上司,誰是下屬。 遇到這種情況,只要確認誰是上司或負責人就行了。當對方突然來訪,沒有時間加以 確認時,不要按照自己的看法隨意作出判斷。應將他們帶到會客室,交給主管去安排 。 9.進會客室前先敲門—— 以下是常發(fā)生的情形:職員將訪客帶到會客室,心想里面空無一人,于是將房門打開 ,卻發(fā)現里面有人。因此,在進入會客室前別忘了要先敲門。如果有人,里面負責接 洽的職員會作出反應,從而避免使訪客意外撞見的失禮之舉。 為了避免失禮,不只限于會客室,包括其它所有的房間,在進去之前都應養(yǎng)成先敲門 的好習慣。 10.哪里是上座,哪里是下座—— 將訪客帶到會客室后,因此必須清楚哪里是上座,哪里是下座。 根據會客室的不同,上、下座也會不一樣,但基本是,靠近入口的座位是下座,靠近 里面的座位是上座。當拜訪其他的公司時,千萬別大模大樣地坐在上座之上,以免造 成對方不好的印象。 此外,當訪客中的主管隨其他人一起進入會客室,或他已先到并在此等候時,應讓他 決定把訪客安排在哪兒。要是有對方的主管在場,你卻在一旁指手劃腳地分派座次, 就會顯得越俎代庖。 11.送茶有一套—— 甫入職場的李君,將總經理的客人帶進了會客室,并隨后送去了茶水。李君先從總經 理那里旁開始上茶。 可是,過后他卻被總經理叫去訓了一頓??偨浝砩鷼獾脑蚴恰盀槭裁床幌人筒杞o客 人?” 然而從李君的立場來看,他認為先給遠比訪客年長、并且地位也遠比他高的總經理上 茶,是當然之舉。 然而,正如總經理所說的,這是極大的錯誤。當有訪客時,即使總經理正在接待他, 也要將訪客當作上位者,請牢記這點。因為與訪客相比,就算總經理是公司職位最上 者,也處于訪客之下。 請記?。簯冉o訪客敬茶,然后才輪到本公司的職員。 12.倒茶只倒七分滿—— 古人云“鞭長不及馬腹”,倒茶也是如此,倒在茶杯里的茶水并不是加得越滿越好。為 訪客準備的茶水,大都是在茶水間倒好再端到會客室里去的。到會客室的距離越長, 茶水溢出來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將茶水加得滿滿的,在端到會客室途中,托盤可能會濺濕。所以,應注意使茶水 保持大約七分滿。 此外,在泡茶以前,應將陶質小茶壺和茶杯燙一下。當有多個茶杯時,為了使茶水的 濃度均等,應提著茶壺繞著圈,將茶水分別注入茶杯里。 如果主人端出溫涼的、泡乏了的茶,任何客人都會感到不滿意。尤其是在年長的男性 之中有很多喜歡喝茶的人。因此細心周到,盡可能將茶泡得好喝,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 13.電梯也有上下座之分—— 正如會客室與會議室存在席次差別一樣,在電梯內也有上座與下座之分。 在電梯內,操作按鍵的位置是最次的下座,因為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必須按控制電 梯開閉和樓層的按鍵,扮演電梯女郎的角色。 相反,被看作最尊貴的上座位置,是位于操作按鍵位置的里面,其次是它旁邊的位置 ,再其次是在有按鍵位置的旁邊。在有四人以上乘電梯時,大致也以此為準。 當你的上司站在電梯里面的位置時,如果正巧你站在按鍵的前面,雖然把上司的前面 堵住了,乍看顯得失禮,但實際上這才是正確的座次。 14.應確認客人離開后再離去—— 根據與對方的不同關系,送別客人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既有可以在會客室門口告別 的客人,也有需要送到大門口的客人。需要送到公司大門口的客人,已經算得上是具 有相當分量的VIP了,因此采用這種送別方式絕不能馬虎。 在大門口送別,自己應拿著客人的行李,在即將分別時再交給對方。千萬別在客人剛 一轉身就連忙往回走,急著返回公司去,因為你不知道客人是否會回過頭來,因此應 目送客人遠去,直到看不見對方的身影為止。 在將客人送到停車場時,也應將對方的行李送到車上。首先,必須先為對方打開車門 ,當客人坐好后再將車門關上。此時,也應目送對方的車子開走,直到看不到為止。 15.等客人離去再離開—— 有一天勝文送客時,在電梯間的前面說了聲“您慢走”,當電梯間的門正徐徐關上時, 他便迅速走回辦公室。 可是,這位客人忽然想到自己有東西忘了帶,于是將正在合攏的電梯門打開,而剛才 還在深鞠躬的勝文卻已經不在了。他急忙跑到走廊里,卻看見勝文正匆匆離開。 事后我們才知道,當時這位客人產生了一種受到拋棄的感覺,并且感到有些孤立無援 。 因此在電梯口送別時應停留在那里,直到電梯間的門合攏并開始下降為止。 或許有人認為大可不必如此,但電梯間與在走廊里是一樣的,你不知道有誰注視著你 。假如有別的客人看到了如此送別的場景,或許他會對你所任職的公司另作評價。 16.記得打掃會客室—— 當你從會客室將客人送走后,在做什么呢?是不是覺得暫時還沒有約好的客人,就可 以撇下會客室而去做別的事? 此時,要是有不速之客到來怎么辦?因為會客室尚未整理,所以只能暫請他到大廳里 長時間地等待。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記得當客人離去之后,應立即打掃會客室。 將茶杯和點心類的東西撤掉,將桌子擦干凈,將煙灰缸換掉;此外不要忘記將房門和 窗戶打開,尤其是在客人很多的時候,香煙等不良氣味會彌漫在整個會客室。如果就 這么讓下一位客人進去,容易造成不良的印象。 所以會客室應勤加打掃,使之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無論何時有誰來,都能立刻讓他進去 。 17.左手持聽筒,方便記錄—— 當我們講電話手持聽筒時要用哪一只手?可能有人認為用哪只手拿還不是都一樣。 話雖如此,但如果用左手拿,而將右手騰出來,在打電話的過程中,就可以作紀錄、 查資料。反之,每次都向對方抱歉地說“請稍等片刻”,并換另一只手拿聽筒,就容易 耽誤時間。此外,還會讓對方留下不得要領的印象,從而對談話產生負面的影響。 為了避免這種不高明的做法,聽筒應用左手來拿,并隨時將記錄本和資料放在手邊, 以便能迅速地作出反應。 18.做好事前準備,講電話不怯場—— 一般人認為:透過電話將事情說清楚,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實際上卻很困難。 尤其是當對方的地位高,或所談之事非常重要時,自己就常會處于一種“怯場”的狀態(tài) ,大腦一片空白。即使沒有這么嚴重,能將事情正確地說清楚的人,也少得可憐。 所以,將資訊正確而簡潔地傳送給對方前,必須先在頭腦中構想清楚。如果不能正確 地把握何時、何地、誰、做什么、方式、如何?這5W1H,就不能簡潔地將一件事告訴 對方。 在打電話之前,將要談的內容記錄下來,就是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如果再將有關此事 的資料也準備好并放在手邊備查,就完美無缺了。這么一來,即使被對方反問,也能 很快有條有理地回答。 19.接電話時,要說聲“您好”—— 一般人在接聽來電時,習慣性的先從“喂喂”開始應答。但是,在公司內接電話,應拿 起聽筒后,口齒清晰地說“您好”,再說出自己的公司名稱和部門名稱“這里是○○公司” 、“這里是△△部”。 在對方報出自己的姓名后,別忘了再加上一句“平日多多蒙照顧,不勝感激”。一般人 對這種話通常會很難說出口,因為“自己并沒有受到這個人的關照”。 可是在商業(yè)上,有所謂的社交辭令。即使是與對方初次打交道,如果說一句“承蒙關照 ”,會給對方有更好的印象,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20.打電話時,必須主動自報姓名—— 當你打電話時應先主動自報姓名,要是連名字也不說,突然說出“請○○先生接電話”, 就略顯失禮。因此,應在被對方尚未問起“請問你是哪位?”之前,先主動自報姓名。 自報姓名時,應將自己所任職公司的名稱與自己的姓名,同時告訴對方。我們時 常會遇到只說出公司名稱,而不報自己姓名的人。確實,我們可以理解此人想以該公 司職員的身分代表,但是卻會對接電話的人造成麻煩。因為無法正確轉達來電者為何 人。 此外,如果不知道名字,會對以后的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如果自己要找的人不在 ,還會造成聯系困難。 21.私人電話,應長話短說—— 因自己的私事而常使用公司的電話是一件不好的事,因此要盡量少使用公司的電話打 給自己的朋友們。 但是,對于打...
待人接物
待 人 接 物 1.應有的態(tài)度—— 如何在公司贏得好印象?除了在公司內打電話、接電話之類的技巧外,還包括將訪客 帶到會客室、遞出名片與接收名片的方法,以及替別人作介紹……等,各種在商業(yè)社會 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禮儀。 如果你剛進入公司,影印資料、整理文件,以及端茶倒水之類的事,會顯得特別的多 。或許你會覺得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缺乏意義。但事實上,你所從事的工作絕不是瑣碎 之事。當你接聽電話的那一瞬間,你就代表了公司。假使你在電話里顯出失禮的態(tài)度 ,對方會認為這是你所任職公司的失禮,有時還可能導致談判破裂,最終失去顧客。 2.客人來訪,應起身迎接—— 如君整理資料正在忙得不可開交,此時有位客人走進來。如君騰不出空,只好繼續(xù)做 事,同時坐著向客人打招呼。 可是,這位來客見到她的上司便對如君坐著向他打招呼一事,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當然,如君也有她的苦衷,但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手上的工作多么繁重,對于訪客, 都應當站起身來行禮,這是最基本的禮節(jié)?;蛟S如君的心里懷著熱情歡迎的想法,可 是,在訪客心里卻不如此認為。如果被客人看到你坐在媾做事,只是把頭例行公事般 地點一下,那么對方便很自然的有一種被忽略的感受。 記得當遇有客人來訪之際,無論自己有多么忙,都應站起身來打招呼。 3.要跟訪客問好—— 遇到訪客,無論在何種情形下,都應搶先向對方問好,這才是正確的待客之道。寒暄 時的禮節(jié)為身份低的人先問候身份高的人。而對于所有的公司來講,訪客都是居于上 位者,因此必須由己方先致問候。所以當見到不認識的訪客時,要先行問好。 如果當時正與同事站著談話而沒打招呼,或者來訪者是進進出出的業(yè)者,就不在此列 。 4.鞠躬時眼睛要注視對方—— 鞠躬大致可以分為二類,即微微的點頭致意和常見的敬禮。無論采用哪一種鞠躬方式 ,都必須遵守基本原則。在鞠躬的開始與結束時,都需看對方的眼睛。無論行多少次 敬禮,如果眼睛看著別的地方,這種行為也無異于是忽視對方。 此外,太快把頭低下或抬起,都不能算是正確的鞠躬方式。我們經常見到點頭哈腰地 頻繁低下、抬起的公司職員,那絕不是正確的禮儀。 鞠躬時應盡可能慢慢地進行。把頭低下時,以能在中途作1~3次呼吸的速度進行就可 以了。 5.對訪客附上一句——“讓你久等了”—— 當有約好的訪客時,大部分的人會說“歡迎光臨”!可是,接下來會附上一句“讓您久等 了”的人,卻不多。 假設你的身份是來訪的客人,如果對方對你說聲“讓您久等了”你會在心里暗想,“原來 這家公司很看重我!”。 會不會說這句“讓您久等了”,別人對你的評價就會不同?答案是肯定的。當你的上司 看到你如此向訪客問好后,必定會對你刮目相看。 這并不說只能使用“讓您久等了”這句話,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加上額外的話 。 如果是經常出入自己公司的來者,說上一句“天氣這么炎熱,您辛苦了!”之類慰勞對 方的話,效果也會很不錯。 沒有人會對別人發(fā)自內心的關懷話語感覺不快,因此應積極地向別人問好。 6.記住訪客的基本資料—— 雖然自己所任職的公司名稱已在詢問臺被問過一次,但是過沒多久,又被重復問“請問 您是哪一位?”任何人都會有不被重視的感覺。為了避免使對方產生不快,當聽到訪客 的公司名稱、姓名之后,應記錄下來,以免遺忘。 若將對方的公司名稱或人名弄錯,是非常不禮貌的。如果是難以聽清楚的名字,就應 復述一遍,或向對方問清楚,以便將正確的公司名稱、姓名記住。 當有多位來訪客時,應以不讓訪客看到的方式作記錄,然后交給公司內的人。如果訪 客的人數太多,也可以只記下公司名稱及其代表者的姓名。 7.引導訪客到會客室—— 對于訪客,不能用手一指會客室,說一句“請到那里等候”就算完事了。將訪客帶到會 客室,才是應有的禮儀。 有人會認為將客人帶到會客室,是件簡單的事。但我們常看到會有人自顧自地走在前 方,而忽略了后方的客人,認為客人會自己跟上來:甚至不管訪客有沒有跟來,便徑 自地往前走去。這些都不是接待客人所應有的態(tài)度。一旦讓客人產生自己被拖著在公 司內到處走的印象,相信他會感到不愉快。 正確的方法是:帶路時,應配合訪客的步調,走在距離對方大約1公尺的斜前方,而這 是為了讓訪客走在走道中的中央。此外,不時回頭看看訪客是否跟上自己,也是非常 重要的一點。 8.不可以貌取人—— 所謂“人不可貌相”,不能因為對方的身材魁梧,就斷定他的職務高,也可能存在相反 的狀況。如果憑外貌來判斷對方的職務,有可能鬧出很大的誤會。 當有一位或者兩位客人來訪時,根據對方的態(tài)度,大致能判斷出誰的地位較高:可是 當有許多人來訪時,就很難分出誰是上司,誰是下屬。 遇到這種情況,只要確認誰是上司或負責人就行了。當對方突然來訪,沒有時間加以 確認時,不要按照自己的看法隨意作出判斷。應將他們帶到會客室,交給主管去安排 。 9.進會客室前先敲門—— 以下是常發(fā)生的情形:職員將訪客帶到會客室,心想里面空無一人,于是將房門打開 ,卻發(fā)現里面有人。因此,在進入會客室前別忘了要先敲門。如果有人,里面負責接 洽的職員會作出反應,從而避免使訪客意外撞見的失禮之舉。 為了避免失禮,不只限于會客室,包括其它所有的房間,在進去之前都應養(yǎng)成先敲門 的好習慣。 10.哪里是上座,哪里是下座—— 將訪客帶到會客室后,因此必須清楚哪里是上座,哪里是下座。 根據會客室的不同,上、下座也會不一樣,但基本是,靠近入口的座位是下座,靠近 里面的座位是上座。當拜訪其他的公司時,千萬別大模大樣地坐在上座之上,以免造 成對方不好的印象。 此外,當訪客中的主管隨其他人一起進入會客室,或他已先到并在此等候時,應讓他 決定把訪客安排在哪兒。要是有對方的主管在場,你卻在一旁指手劃腳地分派座次, 就會顯得越俎代庖。 11.送茶有一套—— 甫入職場的李君,將總經理的客人帶進了會客室,并隨后送去了茶水。李君先從總經 理那里旁開始上茶。 可是,過后他卻被總經理叫去訓了一頓??偨浝砩鷼獾脑蚴恰盀槭裁床幌人筒杞o客 人?” 然而從李君的立場來看,他認為先給遠比訪客年長、并且地位也遠比他高的總經理上 茶,是當然之舉。 然而,正如總經理所說的,這是極大的錯誤。當有訪客時,即使總經理正在接待他, 也要將訪客當作上位者,請牢記這點。因為與訪客相比,就算總經理是公司職位最上 者,也處于訪客之下。 請記?。簯冉o訪客敬茶,然后才輪到本公司的職員。 12.倒茶只倒七分滿—— 古人云“鞭長不及馬腹”,倒茶也是如此,倒在茶杯里的茶水并不是加得越滿越好。為 訪客準備的茶水,大都是在茶水間倒好再端到會客室里去的。到會客室的距離越長, 茶水溢出來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將茶水加得滿滿的,在端到會客室途中,托盤可能會濺濕。所以,應注意使茶水 保持大約七分滿。 此外,在泡茶以前,應將陶質小茶壺和茶杯燙一下。當有多個茶杯時,為了使茶水的 濃度均等,應提著茶壺繞著圈,將茶水分別注入茶杯里。 如果主人端出溫涼的、泡乏了的茶,任何客人都會感到不滿意。尤其是在年長的男性 之中有很多喜歡喝茶的人。因此細心周到,盡可能將茶泡得好喝,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 13.電梯也有上下座之分—— 正如會客室與會議室存在席次差別一樣,在電梯內也有上座與下座之分。 在電梯內,操作按鍵的位置是最次的下座,因為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必須按控制電 梯開閉和樓層的按鍵,扮演電梯女郎的角色。 相反,被看作最尊貴的上座位置,是位于操作按鍵位置的里面,其次是它旁邊的位置 ,再其次是在有按鍵位置的旁邊。在有四人以上乘電梯時,大致也以此為準。 當你的上司站在電梯里面的位置時,如果正巧你站在按鍵的前面,雖然把上司的前面 堵住了,乍看顯得失禮,但實際上這才是正確的座次。 14.應確認客人離開后再離去—— 根據與對方的不同關系,送別客人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既有可以在會客室門口告別 的客人,也有需要送到大門口的客人。需要送到公司大門口的客人,已經算得上是具 有相當分量的VIP了,因此采用這種送別方式絕不能馬虎。 在大門口送別,自己應拿著客人的行李,在即將分別時再交給對方。千萬別在客人剛 一轉身就連忙往回走,急著返回公司去,因為你不知道客人是否會回過頭來,因此應 目送客人遠去,直到看不見對方的身影為止。 在將客人送到停車場時,也應將對方的行李送到車上。首先,必須先為對方打開車門 ,當客人坐好后再將車門關上。此時,也應目送對方的車子開走,直到看不到為止。 15.等客人離去再離開—— 有一天勝文送客時,在電梯間的前面說了聲“您慢走”,當電梯間的門正徐徐關上時, 他便迅速走回辦公室。 可是,這位客人忽然想到自己有東西忘了帶,于是將正在合攏的電梯門打開,而剛才 還在深鞠躬的勝文卻已經不在了。他急忙跑到走廊里,卻看見勝文正匆匆離開。 事后我們才知道,當時這位客人產生了一種受到拋棄的感覺,并且感到有些孤立無援 。 因此在電梯口送別時應停留在那里,直到電梯間的門合攏并開始下降為止。 或許有人認為大可不必如此,但電梯間與在走廊里是一樣的,你不知道有誰注視著你 。假如有別的客人看到了如此送別的場景,或許他會對你所任職的公司另作評價。 16.記得打掃會客室—— 當你從會客室將客人送走后,在做什么呢?是不是覺得暫時還沒有約好的客人,就可 以撇下會客室而去做別的事? 此時,要是有不速之客到來怎么辦?因為會客室尚未整理,所以只能暫請他到大廳里 長時間地等待。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記得當客人離去之后,應立即打掃會客室。 將茶杯和點心類的東西撤掉,將桌子擦干凈,將煙灰缸換掉;此外不要忘記將房門和 窗戶打開,尤其是在客人很多的時候,香煙等不良氣味會彌漫在整個會客室。如果就 這么讓下一位客人進去,容易造成不良的印象。 所以會客室應勤加打掃,使之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無論何時有誰來,都能立刻讓他進去 。 17.左手持聽筒,方便記錄—— 當我們講電話手持聽筒時要用哪一只手?可能有人認為用哪只手拿還不是都一樣。 話雖如此,但如果用左手拿,而將右手騰出來,在打電話的過程中,就可以作紀錄、 查資料。反之,每次都向對方抱歉地說“請稍等片刻”,并換另一只手拿聽筒,就容易 耽誤時間。此外,還會讓對方留下不得要領的印象,從而對談話產生負面的影響。 為了避免這種不高明的做法,聽筒應用左手來拿,并隨時將記錄本和資料放在手邊, 以便能迅速地作出反應。 18.做好事前準備,講電話不怯場—— 一般人認為:透過電話將事情說清楚,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實際上卻很困難。 尤其是當對方的地位高,或所談之事非常重要時,自己就常會處于一種“怯場”的狀態(tài) ,大腦一片空白。即使沒有這么嚴重,能將事情正確地說清楚的人,也少得可憐。 所以,將資訊正確而簡潔地傳送給對方前,必須先在頭腦中構想清楚。如果不能正確 地把握何時、何地、誰、做什么、方式、如何?這5W1H,就不能簡潔地將一件事告訴 對方。 在打電話之前,將要談的內容記錄下來,就是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如果再將有關此事 的資料也準備好并放在手邊備查,就完美無缺了。這么一來,即使被對方反問,也能 很快有條有理地回答。 19.接電話時,要說聲“您好”—— 一般人在接聽來電時,習慣性的先從“喂喂”開始應答。但是,在公司內接電話,應拿 起聽筒后,口齒清晰地說“您好”,再說出自己的公司名稱和部門名稱“這里是○○公司” 、“這里是△△部”。 在對方報出自己的姓名后,別忘了再加上一句“平日多多蒙照顧,不勝感激”。一般人 對這種話通常會很難說出口,因為“自己并沒有受到這個人的關照”。 可是在商業(yè)上,有所謂的社交辭令。即使是與對方初次打交道,如果說一句“承蒙關照 ”,會給對方有更好的印象,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20.打電話時,必須主動自報姓名—— 當你打電話時應先主動自報姓名,要是連名字也不說,突然說出“請○○先生接電話”, 就略顯失禮。因此,應在被對方尚未問起“請問你是哪位?”之前,先主動自報姓名。 自報姓名時,應將自己所任職公司的名稱與自己的姓名,同時告訴對方。我們時 常會遇到只說出公司名稱,而不報自己姓名的人。確實,我們可以理解此人想以該公 司職員的身分代表,但是卻會對接電話的人造成麻煩。因為無法正確轉達來電者為何 人。 此外,如果不知道名字,會對以后的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如果自己要找的人不在 ,還會造成聯系困難。 21.私人電話,應長話短說—— 因自己的私事而常使用公司的電話是一件不好的事,因此要盡量少使用公司的電話打 給自己的朋友們。 但是,對于打...
待人接物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暗促-酒店玫瑰靜悄悄地開 419
- 2終端陳列十五大原則 420
- 3專業(yè)廣告運作模式 374
- 4****主營業(yè)務發(fā)展戰(zhàn)略設計 407
- 5中小企業(yè)物流發(fā)展的對策 422
- 6主顧開拓 534
- 7主動推進的客戶服務 372
- 8專業(yè)媒體策劃與購買 402
- 9中遠電視廣告CF 475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